鰂魚涌海濱發展方案曝光 保留10米闊海濱長廊 建築物設觀景台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鰂魚涌海裕街一幅臨海地皮,發展商去年擬建樓高25層的工廈,引起社會關注及。發展局早前與發展商達成原址換地的協議,據發展商向東區區議提交文件,進一步披露規劃方案。文件顯示,發展商將會保留10米闊的海濱長廊,提供以發展零售、餐飲、酒店、消閒及辦公室用途為主的用地,並大幅降低建築物高度至主水平基準35米,即日後建築物料不會多於10層高。

鰂魚涌海裕街一幅臨海地皮的規劃方案曝光。(區議會文件)

政府擬將6.5萬平方呎的鰂魚涌海濱用地批予發展商,發展商Fine Tower Associates向發展局及東區區議會提交初步規劃文件,稱擬定一個保留海濱長廊,並包括消閒、旅遊及商業的海濱發展替代方案。

項目地皮位置。(區議會文件)

文件顯示,發展商擬議的發展方案以「我的新中環」為設計宗旨,希望仿傚香港舊時海旁形態,業權人邀請著名建築設計公司Arquitectonica設計一個新地標,提供公共空間,以及在海裕街預留10米闊海濱長廊。

方案包括1層零售平台及5幢不規則設計的建築物,並會以園境美化平台,配以水景元素,以及提供開放予公眾的園境平台和觀景台,朝望海港。此外,行人可通過高架行人走廊,由海堤街一帶走到海濱。

樓高將不多於10層

發展局認為,相對原來擬議工廈的方案,新方案較為可取,因保留海濱長廊以及大幅降低建築物高度。根據城規會最新擬定的建築高度限制,為主水平基準上35米,換言之,新建築物的樓層料不會多於10層。業權人在諮詢區議會及海濱事務委員會後,計劃於今年稍後時間向城規會提交規劃申請。

趙家賢:玻璃幕牆反光會影響對海單位

東區區議員趙家賢重申主水平基準上35米的建築物高度,「是社區無奈地接受的最高發展高度」。他又擔心項目東面的建築物玻璃幕牆,會造成反光鏡效果,影響對海的民居,要求業權人詳細交代項目的公共空間或設施的面積,以及減低屏風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