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餵哺】母乳五大迷思 餵哺期間毋須嚴格戒口

撰文:劉婉雯
出版:更新:

世界衞生組織提倡,餵哺母乳至嬰幼兒六個月大。近年越來越多母親希望餵哺母乳,但社會對母乳餵哺的資訊不足,令母親或會對母乳餵哺有所誤解,例如部分人以為奶粉比母乳更有營養、誤以為母乳太稀、顏色不同會令營養不足等。香港兒童健康基金主席歐陽卓倫醫生強調,母乳有足夠營養予嬰兒,籲母親不必過慮。

香港兒童健康基金拆解母乳餵哺迷思。(劉婉雯攝)

衞生署數據顯示,在2016年,超過八成母親曾餵哺母乳。有見坊間不少人對母乳餵哺有誤解,香港兒童健康基金今(25日)解釋公眾對母乳的迷思。

迷思一:母乳看上去很稀,或有不同顏色,是否代表母乳不夠營養,嬰兒吃不飽?

醫生歐陽卓倫表示,母乳中的脂肪和水比例,是根據嬰兒的需要,透過嬰兒吸啜的反應,母親身體會自我調整,只要母親有均衡飲食,母乳已經有足夠營養,能讓嬰兒吃飽。國際證書母乳育嬰顧問凌志靜表示,少奶不代表不夠奶,因初生嬰兒的胃只有波子大小,故不能進食大量。

迷思二:有些嬰兒不肯進食母乳,是否因為母乳味道不好?

歐陽卓倫解釋,一般是因母親餵哺母乳時姿勢不好,嬰兒難以吸啜,甚至無法吸啜,因此不願進食母乳。

坊間有不少人對母乳餵哺有誤解,香港兒童健康基金解答公眾對母乳的5大迷思。(劉婉雯攝)

迷思三:餵哺母乳期間要嚴格戒口,包括蝦蟹、咖啡、奶茶、檸檬茶及各類凍飲,以避出現食物敏感?

歐陽卓倫指,母親間中可進食適量的蝦蟹,又建議每星期進食一至兩次100克魚類,提供足夠DHA和EPA給嬰兒。此外,咖啡、奶茶、檸檬茶,甚至酒類也可飲用少量,建議一天不超過一杯。他表示,敏感與否,主要由基因遺傳,而非透過食物吸收。

當幼兒6個月大時,可開始進食固體食物,他建議家長讓幼兒嘗試花生、堅果及奶類,否則幼兒到三、四歲時,較容易出現敏感。

迷思四:坊間流傳,進食高鹽分食物可增加奶量。

歐陽卓倫不建議進食過多高鈉的食物,因攝取過量鈉質,易患上高血壓等疾病。

迷思五:母親生病,是否應即時停止餵哺母乳?

母乳餵哺期間,若母親患上嚴重及特別疾病、帶病菌的疾病或傳染病,才需要停止一段時間。若只是普通傷風感冒,則不必停餵。

註冊營養師陳國賓表示,母親最重要有均衡飲食,保持心境開朗,就能提供足夠營養給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