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招】「神科」非聯招生佔四成 葉建源指IB英國高考易高分

撰文:鄧穎琳 鄧家琪
出版:更新:

本港近年有不少家長為子女轉讀IB學制,認為有利升學,但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指出,近年通過非聯招制度報考本地資助大學及非聯招收生比例均有上升,情況值得關注。葉建源指,非本地課程較DSE易考獲高分,雖然2017年本地應考「非聯招」考試(GCE-AL及IB學制)而升讀八大的學生只佔約5%,卻佔了多個受歡迎和收生分數較高的學科約兩成或以上學額,其中有「神科」之稱的中大醫科及港大醫科,2017年取錄的學生中,非本地學歷之本地生分別佔約39.5%及24.9%。

葉建源認為應關注多個「神科」取錄非聯招學生比例偏高情況。(鄧穎琳攝)

葉建源引用立法會書面答覆的資料,2017/18學年取錄非聯招比例最高的課程包括醫學、法律、建築、牙醫領域等課程,其中中大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程,非DSE本地生人數比例高達46.2%,葉建源形容是「不尋常地高」。而港大的國際商業及環球管理課程及中大醫科的非DSE本地生分別佔約43.5%及39.5%。

他又認為,不少非本地課程考試比香港中學文憑試(DSE)容易考取高分,當中DSE生能取得最高等級(5**)者只佔1.3%,但非本地課程如英國的GCE-AL及IB考生,取得最高等級人數分別多達8.3%及7.7%。其中本港IB考生取最高等級者高達24.1%,遠高於DSE考生考取的最高等級的1.3%。

教聯會副主席:IB都唔易考

事實上,現時約有30所學校提供IB課程,比2009年DSE學制開始前,增約一倍。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胡少偉認為,近年本地生就讀非本地課程有上升趨勢,可能與文憑試的「死亡之卷」(即中文科)有關,令部分家長為子女轉讀IB,但他直言「IB都唔易考」,綜觀全球,本港應考IB生高分者眾,出產不少狀元,估計他們「唔考IB一樣入到大學」。

但胡少偉指出,非聯招本地生入大學及受歡迎科目收生情況備受社會關注,建議大學在維護院校自主下,進行內部規管,檢視不同學科的情況,分析及對比近年收生來源,視乎情況決定是否向公眾交代,以釋除公眾疑慮。

葉建源促限制每課程非聯招生人數

為確保本地考生享有公平公正的入學機會,葉建源建議從制度入手,包括增加大學聯招透明度,公布課程中聯招生比例,避免院校之間過分競爭而導致數據上的混淆。

他亦建議改革大學收生制度,例如參考現時全校不收超過兩成非聯招生的指標,在每一課程設收生人數比例上限。

葉建源形容,問題刻不容緩,除了考生,亦有大學及中學校長關注問題,他透露早前與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面時曾提出此問題,相信林鄭有留意到相關問題的重要性。他亦會與相關人士會面,期望教育局、教資會、大學聯招中心、考評局及八大資助院校等可以「開心見誠坐低傾」,令制度真正做到「擇優取錄」。

中大:不論任何學歷 擇優而錄

中大入學及學生資助處回覆稱,在錄取本地學生時,無論是通過聯招或非聯招途徑遞交的申請,都是遵循公平和擇優而錄原則,無論考生持何種學歷,包括DSE、IB、GCE A-Level等,他們均享有同等機會。中大續稱,每年的非聯招收生並沒有固定學額比例,會視乎申請情況,就考生的成績、面試及個人品行等,作為考慮取錄的因素。

對於葉建源建議改革收生制度,香港大學發言人回覆稱,會詳細研究各方面的數據,作為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