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人.訪】為30萬隻黑膠賣哈利 黑膠狂迷:望千年後記得我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呢隻碟係我讀書嗰時上市,大約是1973年。嗰時我冇錢買,就喺唱片舖門口『裝裝下』。」介紹完後,放下手上The Carpenters 的《 Yesterday Once More》,歐德成Paul從黑膠碟堆中抽出Quiet Riot 的 《Metal Health》。從封面上也看得出,這是重金屬搖滾。
「呢隻入面有首歌叫《Come On Feel The Noise》,我覺得係重型搖滾界嘅其中一首國歌!」說起他喜歡的音樂,他總是興奮地滔滔不絕,活像一個「大細路」。若說音樂是他的生命,也不為過。
攝影:張浩維

曾是音樂的唯一載體,但黑膠碟始終贏不了日新月異的科技。 (張浩維攝)

黑膠碟曾經是音樂的唯一載體,也是歐德成童年時初次接觸音樂的回憶,一聽傾心,至今已經40多年。由沒有錢買唱片,到大眾有經濟能力卻不再願意購買,Paul經歷了黑膠碟的全盛時期和沒落。在黑膠碟失去市場價值的年代,他積極「救膠」,成為現在30萬多張黑膠碟的「養父」。

黑膠是活的

90年代時,黑膠碟這前浪被後來的科技趕過,愛趕潮流的香港人毫不留情地把這些唱片掃出家門,唱片店、電台、Disco中也再無它們的棲身之所。

不忍完好的黑膠被棄置,Paul逐張逐遂張回收後,把它們帶到自己這間「孤兒院」裏暫住。 (張浩維攝)

大量完好的黑膠碟遭棄置,Paul就把它們逐隻回收、撿回來,每次回收,數量都是以貨車為單位。他無法眼睜睜看着這些唱片被一車車的運往堆填區,因為每一隻黑膠碟在他眼中,也是一條生命。歌手唱出的音韻,聲波空氣中震動,然後被刻錄於黑膠碟的坑紋上,這是簡單的原理,亦算不上甚麼高科技,但歐認為它播出來的聲音是最真實的,同時也刻上了歌手靈性的一面。

「譬如David Bowie、張國榮唔喺度,但佢把聲已經入咗去,住咗喺隻黑膠裏面。支唱針等於個咪,播嘅時候個歌手就唱返畀你聽。」

「毁滅黑膠碟,即係好似殺死一個人!」Paul如是說,每次拿出唱片播放,他定必先清潔一番。 (張浩維攝)

為黑膠承受的孤獨

越戰結束後,家人以難民身份逃到其他國家,80年代時更定居美國、加拿大。家人曾希望Paul移民,令分隔多年的家庭得以重聚,但他怎樣也無法放棄拯救黑膠碟的使命,決定獨自留港:「啲親戚都好少聯絡㗎啦,因為都唔係好啱。佢哋覺得我唔生性,成日掛住玩,又掛住着靚衫,啲錢又買晒唱片、去Disco、音樂會,覺得你都係玩家嚟嘅!」

逃到香港後,Paul獨自一人生活了幾十年。(張浩維攝)

拿起那隻Romantic Latin Guitar唱片,小心翼翼地清潔一下,放入唱機,擴音器響起用結他彈奏的《History Of A Love》,在音樂響起的瞬間,內心也會跟着唱:「我的心裏只有你,沒有他。」如世上只剩一隻黑膠碟,歐德成說會選擇這陪伴他度過多個孤獨晚上的唱片。

「孤獨咗幾廿年,反而鍾意咗孤獨,鍾意夜晚一個人聽下呢啲音樂,腦入面會有Picture、諗起好靚嘅椰林樹影,或者好浪漫嘅海灘。」自得其樂的同時,黑膠碟也為他帶來一大班志同道合的好友,稍稍填補了孤獨的夾縫。

30多萬張唱片中,這幾張是他特別喜歡。(張浩維攝)
如果全世界只剩一張黑膠碟,他選擇這一張結他純音樂陪伴他。(張浩維攝)

為了黑膠碟而放棄的,又豈只有和家人團聚的機會?90年代,黑膠碟乏人問津,回收要錢,找地方存放更要錢。當生意追不上通脹,他連那輛很難才得到手、至今仍有價有市的哈利電單車,都拿去變賣了。「我係啲實在嘅人,緊張生活、緊張檔嘢,驚冇錢交租畀人揼晒啲黑膠。所以我好勤力去做生意,去掙扎求存。」他說自己對電單車的熱愛和對黑膠不相伯仲,但聽他叙述這段往事,語氣堅定得沒帶半點眷戀。

潮流像個環,黑膠今日又變成了生活品味的象徵。(張浩維攝)

時移世易,當日被大家嫌棄的過氣黑色圓盤,今日突然又成為了生活品味的象徵,不論是否經歷過黑膠碟年代的,都開始收集陳年黑膠碟,甚至有人願出上萬元購買心頭好,「潮流係人哋做出嚟㗎啫!我鍾意呢樣嘢,從來唔會覺得佢過時。」

他的店裏也收藏了多部唱機。(張浩維攝)

泰山的願望

雖說店內的黑膠碟只佔所有藏品的十分之一,但數量也超過3萬張,加上訪問期間,為了挪出更多空間,歐也從善如流地將一箱箱唱碟搬來搬去。搬上又搬落,這些全沒記號的紙箱早已融為一體,令人分不清「邊箱打邊箱」,不過記者只是隨口說了Led Zeppeline、Queen、Kiss等樂隊的名字,歐德成就隨手在一堆堆疊得整齊的黑膠碟中,準確地翻開沒有標記提示、屬於那樂隊的位置,「快、狠、準」得教人驚訝。他說他記得所有黑膠碟的類型、發行日期、演唱的歌手,也記得它們在那小房間中藏身的位置。他指自己是這黑膠森林中的泰山:「外面人睇大森林,覺得裏面冇咩組織、好亂,但泰山佢會知道。」

說出一隊樂隊的名字,他馬上就把相關的唱片翻了出來。(張浩維攝)

月前曾有音樂迷為離世同好,整理3000張唱片遺物,令樂迷之間也反思,到了那「萬般帶不走」的時刻,這些鍾愛了一生的寶物,該如何處理。這是個殘酷的問題,也是個不得不想的問題。問年屆六旬的歐有否為這終會到來的一天作打算,他想也沒想,平靜地回道:「有諗過。」

這位黑膠森林的泰山希望,即使有日離開世界,也有有心人可接手他的黑膠收藏。(張浩維攝)

這位自言沒甚麼組織能力的泰山相信,即使有日自己離開,也會有有心人為他安頓好30萬隻黑膠碟,把它們好好保存下去:「希望幾千年後有人會話,多得幾千年前有個傻佬去保管呢啲嘢,令佢哋𠵱家重喺度。希望咁啦!」

香港旅遊發展局的「香港.大城小區」推廣計劃今年首度延伸至九龍區,落戶深水埗,並邀請了包括歐德成的Vinyl Hero在內的多間區內老店、新型特色小店,向旅客推廣該區,希望令藉此增加區內遊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