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小小事】潮爆跌打醫師多粉絲 睇盡港人奇難雜症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過去香港的跌打館成行成市,不過到了今日,以書法字寫着「跌打醫館」的招牌,在街上似乎只是零星見到。長沙灣東京街有一間紮根40年的跌打館,館內放滿骨頭公仔作為裝飾,醫師希望打造「非一般」主題醫館,亦希望告訴大家:「唔係淨係老人家先睇跌打。」

今年40多歲的梁天柱,自小看着父親行醫。(呂諾君攝)
不少都市人備受筋骨疼痛困擾,當中有不少是年輕一輩。

很多人對於跌打的認識,就只有敷藥、塗藥酒,認為是古舊的治療方法,相對凡事有根有據的西醫,未必足夠令人信服。不過,跌打的歷史悠久,屬於中醫的一部分。今年40多歲的梁天柱,自小看着父親行醫,耳濡目染之下,26年前亦加入跌打行列。多年來,他見過不少人備受筋骨疼痛困擾,當中也有不少是年輕一輩。

最常見的跌打痛症,要數「拗柴」扭傷?
潮爆跌打館吸引外國人專程甘來幫襯。(受訪者提供)

「最普通就係打波整親,拗柴行唔到,另外就係一啲都市病。」梁醫師指,一般而言,近年診症都以一些都市病為主,諸如網球手、因「抱B」姿勢不當引致的「媽媽手」,也有因使用智能電話過於頻繁,致令肩頸出現痠痛,嚴重的更出現頸椎退化。

除了一般青年人,他也知悉有香港有不少學童,因書包過重而令而令脊椎出現出現側彎。此外,平日他也為不少區內老人醫治常見老人病,「主要都係啲痛風、關節炎,幫佢哋鬆返啲筋,等佢哋可以冇咁痛。」

都市人患都市病,又會否找跌打醫稍幫忙?
「抱B」姿勢不當,會引致「媽媽手」。

過去在香港,習武之人大多懂得跌打,跌打和武術有著密切的闗係。由過往以師徒形式傳授,到今天中西合璧,並加入不少理論和科學,梁醫師指,自接手醫館以來, 一直學習將傳統和一些新式療法融合,亦不時參加不同醫療展覽,汲取一些新式儀器的資訊。他表示,明白有些人偏向相信西醫,但認為「跌打」仍然不乏「粉絲」,「跌打呢門學問,喺中醫角度嚟講都係源遠流長,相信識嘅人就會識,唔需要點樣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