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7】街訪中學生:無人識李旺陽 中史書隻字不提開槍鎮壓

撰文:何寶儀 余秋婷
出版:更新:

27年前,百萬港人因六四事件無懼風雨,上街聲援北京學生;27年間,每逢六月四日維園亮起燭光從未熄滅,惟不少學生團體對六四關注有淡化跡象,燭光晚會首次取消學生發言,學聯首次不參加燭光晚會;港大學生會另起爐灶。年輕一代,如何接好民主棒?
但在接棒之前,莘莘學子要清晰了解「八九民運」來龍去脈並不易,記者翻查市面上中史教科書,發現全部避提「開槍」及「鎮壓」等字眼,絕大部分連傷亡人數亦隻字不提。中史老師陳仁啟不諱言,教科書連軍隊開槍,軍民均有傷亡的基本事實亦不敢提及,疑與政治因素有關。

《香港01》在街頭訪問18個中學生,同學主要透過中史科認識六四,他們對事件感到痛心,亦反對中共政府的鎮壓行動,但問及會否參與集會,他們卻有所保留。整體而言,中學生對六四事件有基本認識,知道發生的時間、地點,亦能辨認出與六四有關的圖片,但普遍中學生都未能準確說出民主女神像,亦有中三的楊同學誤會民主女神像象徵了公平、公正與和平。而有關六四民運維權人士李旺陽的經歷,所有受訪學生均不知曉,有中三的陳同學笑言課程「未教到」。

根據教育局的審批科教書名單,中學文憑試適用中史教材共有4套,分別為齡記出版社有限公司《新探索中國史》、文達出版(香港)有限公司《高中中國歷史新視點》、現代教育研究社有限公司《高中中國歷史》及香港教育圖書公司《新視野中國歷史》。四本教科書均於「改革開放」單元中提到六四事件,惟篇幅有限,當中最短的是《新探索中國史》,只有400餘字;《高中中國歷史》則以一版篇幅的表列交代事件,較為詳細。

記者翻查市面上高中中史教科書,僅1本提到死傷人數,一律不提軍隊「開槍」及「鎮壓」,改以「清場」、「武力干預」等字眼形容。(何寶儀攝)

教科書用字保守 未提開槍、死傷

細閱內容,教科書用字傾向保守,僅以「清場」、「平息」、「調派軍隊進京」及「武力干預」等,未提軍方動用坦克車及重型武器鎮壓學運;僅一間出版社於註釋中有提及傷亡人數。任教中史17年的陳仁啟表示,教科書投資龐大,對具爭議的事件趨向保守屬正常,但出版社連開槍事實不提,「投資大,出書後要通過審書,怕過不到。」陳仁啟形容,即使死傷數字未有定論,官方公安部也曾有文件揭露傷亡數字,其他估計也應寫進書內。

《高中歷史新視點》北京青年學生和民眾到天安門舉行悼念胡耀邦的活動,演變為示威遊行。//6月4日,政府武力干預,歷時56天的群眾運動才告平息。

《新探索中國史》群眾的行為超越了政府容忍限度。//6月4日凌晨,中央下令軍隊進駐天安門廣場,展開清場行動,驅散聚集的學生和群眾//

《新視野中國歷史》6月3日晚,戒嚴部隊強行開進天安門廣場,於6月4日凌晨清場,平息了這場運動。

《高中中國歷史》5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宣布北京部分地區戒嚴,並調派軍隊入京。//6月4日,中共為平息事件,遂下令解放軍開入天安門廣場,以武力強行清場。

文憑試試題僅一年觸及改革開放

中學文憑試自2012年推行,5年間僅一年考到改革開放。2014年考卷選答部份,問到中國改革開放取得成效及產生的問題,八九民運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貪腐引起,換言之,考生有機會於此提到「六四事件」。

不過,陳仁啟證實,考評局多年來從未直接問及「八九民運」。記者翻看2012至2015年文憑試試題,發現每年均會考1949年中共建國後的內容,大多集中建國初期的事件,例如文革、土改、初期外交史及大躍進等,未知是否與官方未有定論及富爭議有關。

教科書輕描淡寫 教師自行製作教材

文憑試少出改革開放題目,陳仁啟形容改革開放並非熱門,港生一般較喜歡讀古代史。學生會否對「六四」感興趣,視乎教學方法,「是照書直說,還是播影片,有些高中學生小息時會主動詢問更多。」

除了中史科,文憑試增設必修科通識亦觸及八九民運內容,通識科老師方景樂自行製作教材,放到互聯網讓同業使用。他說,通識科書講述六四前因後果不清晰,僅有一本提到六四慘劇死傷人數。他說,八九民運對通識科三個單元影響深遠,唯有自行製作教材以補不足,「一看就知不足夠,只教這些會害了學生,有良心一點的也不會照(書)教。」問到出版商輕輕帶過因由,他不作評論,只能猜想出版商作自我審查,「整個中華大地,最清楚這件事的是港人,得到最充足資料,不明白出版商為何這樣。」

手機App用戶請 按此 進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