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幾耐到? 科大生研實時到站app 日坐數十轉實測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搭小巴難預計時間,時常令人返工返學遲到。科技大學有學生因長期等不到小巴,試過考試遲到,促使參與研發小巴實時到站系統,幫助師生解決苦惱問題。
小巴是進出科大的主要交通工具,三名商學院及工學院學生花逾一年時間,日坐數十轉車實測,研發出小巴實時到站系統,透過為小巴提供內置專用程式的手機收集行車記錄,然後乘客即可透過另一手機程式了解小巴路線、實時行車路徑地圖及到站時間等資訊。
研發者之一、科大畢業生袁洛桁坦言,小巴營運商擔心數據外流,目前僅有一條路線參與平台,期望可盡快邀請更多小巴線路,令系統早日推出市面。

三名科大學生研發的小巴實時到站系統,在小巴安裝手機應用程式收集行車記錄後,計算出到站時間,令用戶透過App可實時掌握有關資訊。(羅君豪攝)

《施政報告》提出,將出資研發專線小巴實時到站系統,撥款3,100萬元,覆蓋全港3,300架專線小巴,預料應用程式於2022年啟用。然而,9月底一個名為「智能交通實踐社」的Facebook專頁成立,並悄然推出免費為小巴安裝實時到站預報系統計劃。這個由科大學生創辦,寫上:「由彩虹往科大的小巴經常大排長龍,所以一直在想,我們可以為這個社群做些什麼嗎?」

早於2015年11月,主修運營管理及市場學的袁洛桁與當時的團隊,憑實時到站系統的雛形,贏得九巴主辦的比賽冠軍,翌年團隊成員因學業等原因解散。隨著九巴在2015年逐步推出預計到站時間,並廣泛使用,喚醒袁洛桁將研發項目「落地」的念頭。

袁洛桁表示,項目定位為社企,免費為小巴安裝系統,預料使用半年後,才會收取每月SIM卡費用。(羅君豪攝)

2017年1月,袁洛桁與主修計算機工程的應屆畢業生曾柏堅、計算機科學四年級生徐卓亮,重新完善系統,以人手方式收集小巴行車到站時間。徐卓亮笑指,曾因等不到車而考試遲到,故別人放假時,他們卻要坐上11號小巴線一遍又一遍,用手機記錄每個停駛站的時間,一日下來搭數十次,近乎「坐到嘔」,才能在一個月內收集到300條路線數據,經電腦程式分析資料。

測試期間,袁洛桁亦四處致電各小巴營運公司,希望在車上試用,卻處處碰壁,「打到公司,但說要等經理回覆,一等就沒有下文,他們不知道是什麼,以為是騙案。」幾經轉折,終獲進智公交提供中環特快8X路線小巴參與平台。袁洛桁為避開上班高峰期,每朝8時許就要趕到中環交易廣場,當晚5時取回手機充電,「供電是個難題,日後會想方法車內解決。」

科大計算機科學、四年級生徐卓亮主要負責技術研發,並為小巴安裝手機應用程式。(羅君豪攝 )

曾柏堅指,現時在小巴上放置手機可自動將數據傳送至電腦,並設轉換路線功能,「最困難是小巴到某些位置,GPS接收好,數據會時有時無。」而乘客則透過手機app「小巴到哪兒」,可看到附近線路及其實時位置地圖,到站時間,及可選擇適合車站和搜尋器。

團隊向學校申請創業基金獲撥5,000元,以添置手機及數據卡,並免費為小巴安裝,暫計劃使用半年後收回成本價,袁洛桁說:「找到最平的手機成本約200元至500元,不會收費。日後只收取SIM卡月費,約20元至50月,不希望增加小巴負擔。」他續指,全港小巴安裝系統,成本約為66萬元至165萬元,一年成本則為145.2萬元至363萬元。

袁洛桁(左一)、徐卓亮(中)及 曾柏堅(右一),花逾一年時間研發出小巴實時到站系統。(羅君豪攝)

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主席凌志強認為,針對專線小巴而設的報時系統有可行性,但擔憂充電問題或會影響供電系統,及每月收費會「無人理」,「一條專線有數十部車,分分鐘會一個月多付過千元,營運商多數不肯。」他又指,紅色小巴沒有固定路線,及經常更換司機,相對複雜。

目前研發團隊有五人,袁洛桁直言,未來集中本地市場,將研發坐位偵測,利用紅外線等方法,顯示車內剩餘座位。他亦希望與其他院校合作,及樂意與政府合作。如他們的網頁寫道:「成立智能交通實踐社,希望結合更多年輕人,為香港、以至世界各地帶來一波又一波的交通革命。」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左一)表示,因很多同學有創科想法,校方會提供更多支援,以助概念「落地」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