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設立功課量標準不符學校需要 影響拔尖保底工作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本港學生面對繁重功課及考試壓力,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質詢時重申,功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設立功課量指標不切合學校需要,甚至可能窒礙學生學習,影響學校拔尖保底的工作,認為不宜為學校訂立「一刀切」的硬指標。楊又強調,不贊同簡單地將功課等同於學習壓力,除抹煞有質素的家課所帶來的正面教育功用,亦可能會誤導學生,長遠影響整體的教育成果。

教育局重申,家課的質比量更為重要,不過,認為在政策層面不宜為學校訂立「一刀切」的硬指標。(資料圖片)

楊潤雄以書面回覆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本港功課政策的質詢,重申功課目的是鞏固學生課程所學,絕不應過量,更不應該是無意義和機械式的抄寫及操練,強調質比量更重要。他又指,教育局在政策層面為學校設立功課量並不能切合學校需要,亦有可能窒礙學生學習,影響學校拔尖保底的工作,認為應讓教師按其教學的專業職責,因應課程和學生能力,安排和批改功課。

楊續指,功課有助溫故知新,教育界普遍認同功課在學與教的過程有其正面的教育功能。至於學習是否快樂除受功課的數量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學習過程的質素,不應簡單地將功課等同學習壓力,而抹煞有質素的功課所帶來的正面教育功用,這可能會誤導學生,長遠影響整體的教育成果。

教育局:校本自主 不能訂定導修課指引 

被問到教育局過去3年有否檢討小學導修課對減輕學生家課負擔的作用。楊表示,局方鼓勵學校靈活運用上課時間,根據校本情況為學生提供適切的功課輔導,故不能簡單統計導修課的時間,及訂定指引列明導修課的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