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引入家居化療減9成留院時間 病人感重獲自由

撰文:鄭翠碧
出版:更新:

腸癌病人如接受化療,需長時間在醫院接受滴注治療,即俗稱的「吊針」,不過不少病人都坦言吊針令他們難以如廁、洗澡,只能被限制於病床之上,影響生活及病情。威爾斯親王醫院自2005年起引入便攜式輸藥泵,令病人可在家中接受靜脈輸注,既有助病人免卻住院的不便及感染風險,亦節省住院成本,減少佔用病床,病人留院時間大減逾9成,至只需約3小時。
有病人指家居化療令他重獲自由,「其實就像小學生孭書包一樣(方便)。」

阿成指家居化療令他重獲自由,不用如傳統吊針式化療留院兩日。(鄭翠碧攝)

只需到醫院接駁及拆除便攜式輸藥泵

今年58歲的阿成在2017年5月確診腸癌第四期,曾在私家醫院接受一次化療,他直言,傳統吊針式化療每次都需住院兩天,對他的起居生活影響極大,例如注射數小時後,手部便會開始痠軟,而且喉管接連手部,令他難以如廁、洗手及洗澡,醫院嘈雜的環境亦令他無法入睡,留院也較易受感染。阿成無法適應,一個月後轉到威院就診時,遂然決定轉用家居化療方式。

阿成每隔兩周就會到威院日間化療中心覆診,醫護人員會為他接駁便攜式輸藥泵,輸注化療藥物FOLFOX,在確保儀器接駁穩妥後,阿成就可離院,在家接受46小時的輸注,輸注完成後才返回醫院拆除輸藥泵,他至今已使用輸藥泵達30次。

威爾斯親王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師麥素珊指,家居癌症化療意指透過靜脈輸注、皮下注射或口服藥物,在家中進行化療,適合患有腸癌的病人。患者需先進行一個手術,把接收化療藥物的導管放置於中央靜脈皮層之下,就可透過便攜式輸藥泵接受靜脈輸注,導管一般可以長期置於體內,毋須拆除。

病人:像小學生孭書包一樣​ 用衣服遮住​

阿成大讚家居化療令他重獲自由,「其實就像小學生孭書包一樣,用個袋裝住輸藥泵,我再用衣服遮住,外人一般看不出來,我可以去飲茶、上網等都好自由。」他並指,家居化療不會令他手部感到痠軟,如廁、洗澡也很方便,「我自己的方法是把喉管紮起再放入防水袋,沖涼完全無問題。」輸藥泵無需額外收費,以威院每天120元的住院費來計算,阿成的30次治療,大約節省了7,200元(每次住院兩日計)。

麥素珊表示,病人接受家居化療,只需等待一天便可有床位,每次亦只需留院約3小時。(鄭翠碧攝)

留院時間由49小時變3小時

麥素珊表示,傳統化療會令病人失去自主性,變得依賴醫護人員,自覺病情嚴重,影響治病信心。另外,病人如接受傳統化療,平均等候入院治療床位的時間需要4天,每次需留院最少49小時;但接受家居化療,就只需等待1天便可有床位,每次亦只需留院約3小時,縮短逾九成。

威院在2005年首次引入便攜式輸藥泵,是全港第一間引入的醫院,現有10多部輸藥泵,服務人次在2018年約有641人次,節省的住院病床日數在2018年達1,310天,服務現時已推廣至本港其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