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嘉鴻退任渠務署署長 告別37年公務生涯 重返日煲5套劇歲月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剛開始退休前休假的渠務署署長唐嘉鴻(Edwin)曾先後於路政署、運輸署及渠務署多個工務部門擔任工程師,Edwin與傳媒茶聚時細數長達37年的工作歲月。他當年由路政署助理工程師開始,見證不少重大項目誕生,包括90年代開展的淨化海港計劃,以及近年搬遷沙田污水廠至岩洞的工程,他坦言公務生涯沒甚麼遺憾,希望退休後可重拾「影痴」身份,重返日煲五套戲的年輕歲月。

渠務署署長唐嘉鴻(Edwin)於政府任職達37年,及至本月23日退休。(黃靜薇攝)

Edwin早於1982年加入政府,最初在工程拓展署(即路政署前身)任職助理工程師,他指80年代參與吐露港公路第二段的建橋工程,當時屋宇署仍未禁止手挖沉箱的建造方法,即用人手挖出垂直的深井,加入鋼筋、水泥,成為一條樁柱的地基工作,「有一年聖誕節夜晚,我同承建商兩個人踩住吊桶,沉落30幾米檢查鋼筋,𠵱家諗返起都覺得危險。」

作為推手之一,Edwin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入住大澳文物酒店,感受自己的「成果」。(資料圖片)

制訂活化歷史建築項目 望到大澳入住文物酒店

工程師大部分時間都與基建工程「打交道」,但Edwin在前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即現時的發展局)工作期間,獲委派協助建立由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牽頭成立的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推行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

Edwin坦言當時是一項新挑戰,因自己不熟悉文物保育,須閱讀大量有關香港歷史的書籍「惡補」,又自費參與導賞團,制訂一套由非牟利機構負責營運文化建築的機制,形容推出時未知計劃成效,「心情都好戰戰兢兢。」計劃至今已推出第六期,昔日他有份參與的活化項目如美荷樓、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及大澳文物酒店,仍吸引不少市民觀賞,他笑指希望退休後可與大澳酒店度過周末,感受當年歷史。

見證淨化海港計劃由零至竣工

眾多工務部門之中,Edwin於渠務署任職的時間最長,共逗留13個年頭,他憶述最印象深刻是剛加入渠務署不久,便有份參與在1994年展開的「淨化海港計劃」,當時第一期系統建造工程,需興建全長23.6公里的深層污水輸送隧道,把污水輸送至昂船洲污水處理廠。

攝於1999年,淨化海港計劃中的深層隧道鑽挖機。(受訪者提供)

他指施工期間遇上不少困難,包括承建商單方面停工,政府需再就工程重新招標,加上建造方式創本港先河,引起社會上不少質疑的聲音,「要再上立法會申請撥款,社會有聲音質疑係咪值得再投資。」

Edwin解釋,以深層污水輸送隧道代替傳統的封路掘鑽,是希望盡量減低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而當他重返渠務署出任署長時,第二期甲工程亦進入完工階段,維港水質大大改善,更於2017年復辦40年前維港渡海泳的賽道,「再睇返係值得嘅。」他亦是少數工程師可見證著這項橫跨20年的工程、由零開始到竣工一刻。

望遷沙田污水廠可盡快完成

重返渠務署後,Edwin其中一個工作是落實搬遷沙田污水處理廠,恰好在他退休前一天,與承建商簽署合約,以開展搬遷的第一期工程。他表示工程原定可更早開始,但前期諮詢工作比預期長,但高興自己最終趕及見證工程展開。

勞碌半生後終可退下火線,Edwin坦言臨別仍感不捨,他形容渠務署是一個較願意創新嘗試的部門,例如最近在新工程率先嘗試以應用程式(App)的方式,填寫電子表格及簽名,即時傳送承建商及業主,以免遺失,並已於沙頭角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上應用。

Edwin公餘時喜歡行山、跑步,剛參加本月舉辦的渣馬,圖為去年2月香港街馬。(受訪者提供)
Edwin年輕時負笈海外,成為利物浦的忠實球迷。(受訪者提供)

年輕時日看5小時電影

平日喜歡行山、看電影的Edwin,直言自己曾試過一日看五部電影,全盛時期一年共看超過100部,更是每年國際電影節的「座上客」,但近年工作繁忙,平均一年只能看約30套,冀退休後有更多空餘時間,重拾看電影樂趣。

Edwin另一個興趣是聽音樂,任內更鼓勵渠務署成立樂隊「The Revival」,他透露自己有個心願,希望退休後可以學習彈結他,與渠署同事「夾Band」。但他笑稱退休後的第一件事是要「執屋」,因家中堆疊不少雜物,太太時常督促整理,他就以「退休後執」作推搪,笑指現時真正退休,「無藉口唔執。」

他又指,自己畢業後僅約半年時間任職過承建商和顧問公司,多年來任公職,所以不太習慣在商界打拼,暫未考慮投身商界;但若政府有合適公職,他亦會考慮,不過現階段會稍作休息,計劃會到阿聯酋旅遊及加拿大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