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醫委會主席不接受教學非臨床 正商討投票方案

撰文:陳芷昕 鄭翠碧
出版:更新:

醫委會將於5月8日商議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在港的實習安排,醫學會昨(29日)向醫委會提交「兩度微調」的「第五方案」。醫委會主席劉允怡今日(30日)向記者指,5月2日截止遞交方案,未知會否再有新方案遞交,該會現正商討投票方案,盼5月8日可以得出結果。
劉允怡又指,教學和臨床不可分割,專科生亦是由醫學院培訓出來,「你話我唔係臨床,我唔會接受。」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望5月8日可得出最終方案。(鄭翠碧攝)

醫委會第一次就放寬海外專科醫生本港實習的投票,4個方案最終被否決,不少委員直指投票機制成最大問題。劉允怡表示,希望5月8日可以得出一個方案,現正商討投票方案,他解釋若有兩個方案,會以得票最多的方案作最終方案;若多於兩個方案,醫委會仍然商討投票方法中,其中一個方法是,當所有方案票數少過一半人數,便淘汰最少票數的方案,直至最終只剩兩個方案為止。

對於醫學會早前提出的「第五方案」,由中文大學提名加入醫委會的他坦言,「我係教學醫院,如果你話教學工作唔係臨床,我唔會贊成。」他解釋教學、科研及臨床是不可分割,而培訓專科醫生亦是由他們培訓,不會接受教學不是臨床的說法。至於,被問到醫委會委員林志釉建議,衞生署沒臨床經驗的海外醫生,通過執業試後於該署工作18個月後再到醫管局從事臨床工作兩周,劉允怡直指未有聽過這建議,他表示「魔鬼在細節」,要再探討相關細節。

5月8日當天會否再探討「第五方案」中臨床工作的定義,劉允怡指,方案遞交時應說明臨床的定義,他又指到時沒有時間討論太多,若定義不清晰,便以醫學會公開說的內容作定義。

劉允怡指,由於作為主席需保持中立,現時未能透露投票意向,「最後關頭我當然會投票啦,我有權利架嘛!」惟不願透露會依據個人、中大醫學院或主席立場投票。

被問到特首公開評論醫學會的方案,是否干預專業自主,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權提出任何解決醫生人手不足問題的意見。而對於有議員提出私人條例草案建議放寬引入海外醫生,他表示,「咁小問題(豁免實習期)都提出咁多情況要解決,先解決細的問題先啦。」

醫委會業外委員、病人組織代表陳永佳認為,醫學會必須就臨床工作有清晰定義。(鄭翠碧攝)

病人組織:醫學會須就臨床工作有清晰定義

醫委會業外委員、病人組織代表陳永佳就指,因暫未收到醫學會最新的「第五方案」的相關文件,不願單憑媒體報道而作出評論,惟認為醫學會必須就臨床工作有清晰定義,「我問兩個醫生,評估兒童智力及體能算不算臨床,一個話係一個話唔係。」

他個人認為,方案應愈寬鬆愈好,綑綁期愈短愈好,亦強調不認同醫學會早前把臨床工作只定義為「住院病人」,「大學中除非做病理學研究、基因研究,不用真正接觸病人外,即使做其他病人的研究也要見病人;衞生署醫生除非做行政的工作,否則也會在胸肺科、皮膚科等專科診所,如果(海外醫生)能在診所執業,病人就不需去醫管局,也能紓緩人手短缺。」

他並指,明晚會與百多個病人組織開會,諮詢會員對各個方案的取態,如有新方案亦會提出,而5月2日早上或會與醫學會溝通,但暫未收到對方確實會面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