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晚會】亞視前剪片難忘30年前開槍一刻:不願染血歷史被遺忘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影像反映事實,今年59歲的亞視前剪片師Ben So,憶起30年前解放軍開入北京城的一夜,動魄驚心的片段一幕接一幕地傳回香港,他與其他後勤手足們坐於製片房,通宵達旦拼命剪輯成完整的新聞片,為的是不負前線記者的奮力紀錄,也不願這染血歷史被大眾遺忘。
當年他經手剪輯的六四新聞片段,今日仍散落在互聯網世界,但再次踏進維園的他,慨嘆30年後今不如昔,民主不進反退,港人思潮亦有變,曾見證六四事件的Ben,希望歷史真相不會被時間吞沒。

Ben是亞視前剪片師,當年坐在製片房的他,是全港首批「見證」腥風血雨的一群。(受訪者提供)
+20

30年前的5月、6月間,本港家家户户守在電視機前,無不被北京傳回的新聞影像震懾。資深傳媒人謝志峰當年是亞視記者,他與其餘記者同事,當年與攝製隊趕赴北京追踪報道。軍隊開槍後,京城一片混亂,攝製隊不得不撤離,前線直播時的顫抖聲線,作為剪片師的Ben至今仍忘不了,有份參與的後勤上下亦無不屏息作戰。

當年Ben只有29歲,他形容:「真係每分每秒膽戰心驚,亂過打仗。」Ben當時任職錄影部,後來被借調崗位,負責交收及剪輯外電新聞片段,坐於身旁並肩工作、負責英文新聞的外籍編輯亦不禁怒吼:「點解佢哋可以咁做?」

京城傳來「血腥版」片段 通宵達旦剪成「可出街」版本

身處北京的前線記者冒生命危險傳來珍貴的片段,在香港的後勤人員亦不敢怠慢,不眠不休工作,務求將最新新聞片呈現於觀眾眼前:「有心臟病都真係做唔嚟,腎上腺不斷激升。」可供公仔箱放映的已是「合家歡」版本,坐在製片房的他,是全港首批「見證」京城腥風血雨的一群:學生市民慌忙逃竄、京城下屍橫遍野:「見到啲屍疊起晒,有屍首眼眶入面有好大個血洞,唔係槍彈造成咁簡單」,他心裏強忍難過,繼續默默將雜亂但殘忍的片段,整理成「可出街」的版本。

他後來更將珍貴片段剪輯,送贈予劉千石帶往法國聽證會,他又笑言,倘當日有複製「留底」,今日便已可遠走美國。

Ben分享當年收到的片段,「見到啲屍疊起晒,有屍首眼眶入面有好大個血洞,唔係槍彈造成咁簡單」。惟他只能強忍難過,默默將雜亂殘忍的片段,整理成「可出街」的版本。(受訪者提供)

Ben現時已半退休 閒時主要帶釣魚團出海

Ben加入亞視可說是機緣巧合。他年輕時經友人介紹下,Ben進入亞視任職剪片師,待過綜藝、戲劇部,亞視經典劇集「再見豔陽天」都是他剪輯的作品,他又曾於新聞部任職,蘭桂坊人踩人事件、嘉利大廈火災等大事,均有份參與幕後製作,但這些大事件,都不及八九六四震撼:「嗰啲係地區性,但六四係牽涉國際性同民族性,完全係兩回事。」

三十年過去,港人拒絕遺忘,現時已半退休的他感慨今時不同往日,他尚記得當年全港義憤填膺,社會上不論左、中、右光譜,均上下一心要求平反,例如影視界號召的「民主歌聲獻中華」,50萬名市民的怒吼響徹會場;軍隊開槍鎮壓後,本港遊行抗議浪接浪,聲勢浩大。惟時至今日,有人離隊、有人變節,悼念路線亦有分裂,但他堅持每年來到維園點起燭光,悼念亡魂,又期望用腳步,表達對政權的不滿:「咁多年來唔肯承認,唔係呢段歷史唔啱,係你唔啱聽啫。」

他又認為,《逃犯條例》是惡法,影響深遠,非只牽連罪犯,亦是白色恐怖,他表明6月9日定必上街,亦希望港人可團結發聲。

▼【六四三十】30關鍵人物今安在?▼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