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預留500萬裝CCTV捉非法棄置廢物 系統自動識別車牌及剪片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垃圾站、避車處、露天停車場等容易成為非法棄置建築廢物黑點。環保署投放600萬元在80個黑點安裝監察攝錄系統,當中第三代系統更配備智能檢測影像、自動辨識車牌號碼及實時監測功能。署方在今個財政年度預留約500萬元,擴大監察攝錄系統覆蓋範圍至115個黑點。
環保署環境保護主任吳慧妍表示,新系統加入車輛及物件自動辨識技術,「當攝錄機偵測到有(不應存在)物件出現,三四包泥頭,一兩個紙箱,約三至五分鐘,系統自動剪輯成影片,加快執法效率」。

第三類智能監察攝錄系統設太陽能板,兼備智能檢測影像、自動辨識車牌號碼及實時監測功能。(盧翊銘攝)

環保署第一類打擊非法棄置廢物的監察攝錄系統早於2016年起於公眾地方陸續安裝,使用較大型的鉛酸電池箱,其後第二類系統升級至體積較小的鋰離子電池箱,提供網絡實時監察功能。至第三類系統則改用小型電池及配備太陽能板,令供電變得自給自足及增加更換安裝地點的靈活性;又新增智能檢測影像、自動辨識車牌號碼、實時監測及夜視等功能。目前,環保署在全港各區共安裝107部監察攝錄系統,當中葵青區最多,有23部。

陳佩婷(左)表示,新系統令搜證時間大大縮短。(盧翊銘攝)

初期設立的監察攝錄機系統,環保署人員必須看足24小時影片,從中找出非法棄置情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但新一代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協助分析片段,透過車輛及物件自動辨識或地理數據圍欄技術,把涉及違法行為片段分類及發出推送通知,當中會提供事發時間、地點、車輛類型、車牌號碼等資料。執法要與時間競賽,環保署環境保護主任陳佩婷表示,「若一日有六宗(違法事件),系統會顯示六段剪輯好的影片……以前要數個月(才能檢控違法者),現在縮短三分一的時間」。

+2

每個非法棄置廢物黑點設有一至四部攝錄機,附近有宣傳橫額提醒市民「非法傾倒、有人睇到」。陳佩婷以元朗錦壆路東為例,指違法者利用避車處傾倒泥頭、車胎、建築廢物等,但自上月安裝監察攝錄機系統後,幾乎沒有再看見非法棄置情況。

在過去五年,環保署處理涉及非法處置建築廢物的檢控數字,由2014年的62宗增加逾一倍至2018年的136宗,當中25宗是透過監察攝錄系統成功檢控個案。去年九月,一名貨車司機在沙田大埔公路鄰近金山郊野公園的公眾停車場內,非法棄置廢石棉瓦及建築廢物,被環保署安裝的監察攝錄系統拍下違法行為及貨車車牌號碼,司機最後被判罰款1.5萬元。

市民手提數包建築廢物作非法棄置,環保署指若情況頻繁,會調整區域突擊巡查策略。(盧翊銘攝)
吳慧妍(右)表示,舊系統花費不少人力及時間搜證,新系統只需數分鐘可剪輯市民非法棄置廢物片段,方便署方人員針對性跟進。(盧翊銘攝)

自動辨別建築廢料、家居垃圾

有別於一般監察攝錄機,電腦背後有人因應安裝黑點的地理位置,讓電腦「學習」何謂建築廢料、包裹好的垃圾(俗稱糯米雞)等。吳慧妍表示「要學習這是馬路、燈柱、有車輛經過,不會是垃圾,但這裡不應有紙箱、建築廢料」。當非法棄置廢物黑點情況有改善,吳指棄置情況有機會轉至附近地方,故必須靈活調配攝錄機安裝位置,「試着跟他們打遊擊」。

若有市民手提數包建築廢料非法棄置,又能夠透過影片作檢控?吳慧妍解釋:「系統不會辨別人像,若有人步行去棄置,(透過攝錄機)我大概知道什麼人、時間、以什麼方式去棄置,有可能安排突擊巡查」。

在推送通知中,提供事發時間、地點、車輛類型、車牌號碼等資料。(盧翊銘攝)

對於閉路電視拍攝引申的私隱和監控問題,署方指已參考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發出的《閉路電視監察及使用航拍機指引》,採取適當的私隱及資料保安措施,包括攝錄機只會朝向及拍攝公眾地方、在攝錄範圍的顯眼地方內張貼告示,讓公眾知悉該處為受攝錄系统監察的範圍。 

環團:助警惕市民「I am watching you」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小型裝修工程若涉非法棄置建築廢物較難追蹤及處理,但在黑點安裝監察攝錄機,可警惕市民「I am watching you(我在監視你)」,令有廉恥及膽小的人產生心理壓力,即使無法完全杜絕非法棄置情況,但相信配合積極的執法行動,仍有一定阻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