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燈柱】預裝藍牙讀取手機ID等大爭議功能 資科辦:暫緩啟用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與路政署今日(16日)公布智慧燈柱各項功能詳情,當中包括廣受社會關注的藍牙交通探測器、攝影機等功能。政府不同部門都會用到該裝置的資料,資科辦強調,拍攝所得的畫面,只會保留低清影像,用作交通快拍以供開放數據,不能拍攝到車牌,但環保署會用高清影片偵測非法棄置廢物,並保留至案件完結。當局強調,燈柱無人臉識別功能。
另外,裝置有藍牙交通探測器,可測俗稱「網絡裝置身份證」或「智能手機ID」,資科辦稱,只會抽取部分數字作配對,但由於爭議極大,該功能暫未開啟,無提及重啟時間表。
目前智慧燈柱已經安裝50支,未來諮詢區議會取得共識後,會加裝餘下350支。但資科辦稱,上述具爭議的三項功能涉及的藍牙交通探測器、全景攝影機等設備暫時不會裝上,現時已裝設的燈柱,相關功能則未有啟用時間表。

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為期3年,在中環和金鐘、銅鑼灣和灣仔、尖沙咀、觀塘和啟德發展區,分階段安裝約400支智慧燈柱。(羅君豪攝)

運輸署:只用低清影像 環保署:會保留高清影片

自今年6月底起,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已有50支智慧燈柱投入服務,當中常悅道、承啟道各有一支智慧燈柱設有「全景攝影機」,目前提供予運輸署作交通快拍用途。交通快拍每隔兩分鐘進行,影像會在燈柱內處理,降低解像度並傳送至資料一線通後,隨即刪除。

當局強調,攝影機和燈柱沒有人臉識別功能,拍攝到的影像不會傳送到第三方作人臉識別應用。經過壓縮處理的交通快拍圖像屬「低解像度」影像,不能容許辨析車牌或人面;而當局現時已在顯眼地方張貼告示,攝影機只拍攝路面情況。

然而,環保署同樣會利用同一部全景攝影機,實時錄影街道或公眾地方,偵測非法棄置廢物黑點的活動,相關功能能攝得解像度較高的影片。當局指,一旦相關功能啟用,將會在顯眼地方張貼告示,並稱「案件完結後會盡快刪除」。

被問及會否轉交資料予警方,黃志光回應指:「執法機關方面,係會按現時規定去做。」(羅君豪攝)

藍牙功能可抽取手機身份證 資科辦:會即時刪除

藍牙交通探測器方面,當局強調燈柱只會抽取俗稱「網絡裝置身份證」的媒體存取控制位址(MAC address)部分數字作配對,以獲取經過車輛的平均車速及行車時間,分析後MAC address數據會隨即從系統刪除。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目前只會啟用燈柱的交通快拍、氣象及空氣數據收集功能,所收集的數據均屬開放數據,將會上載至「資料一線通」網站。他又宣布,有見市民對部分應用可能涉及私隱的關注,部分功能將不會即時啟動,包括環保署以攝影機協助監察非法傾倒建築廢物黑點、運輸署的藍牙交通探測器,以及攝影機收集車牌號碼計算不同類別車輛使用道路數量。

+2

未有共識下先安裝 諮詢後才啟用

當局強調會進行更廣泛諮詢,待社會有共識才啟動有關功能。至於何謂社會共識,黃志光表示,現時市民對燈柱功能有顧慮,因此「一步分兩步走」按部就班,當局會待取得地區人士、區議會同意後,才會啟動燈柱更多功能。

對於高清攝錄,公眾一直有私隱的疑慮,擔心高清影片會交給不同部門,甚至以人面識別技術分析和監控市民的一舉一動。被問及會否轉交資料予警方,黃志光回應指:「執法機關方面,係會按現時規定去做。」他沒有進一步交代規定詳情,只稱辦公室不會保存相關資料。

智慧燈柱設有RFID被動式標籤(passive UHF RFID tag),當局強調沒有收集數據或讀取裝置資料功能。(羅君豪攝)

另外,燈柱設有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惟當局強調燈柱只設有RFID被動式標籤(passive UHF RFID tag),沒有收集數據或讀取裝置資料功能。RFID其中一個用途是配合與盲人輔導會合作開發的視障人士手杖系統,為視障人士導航。

「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劃為期3年,當局在全港人流車流較多的四個地區,即中環和金鐘、銅鑼灣和灣仔、尖沙咀、觀塘和啟德發展區,分階段安裝約400支智慧燈柱。自今年6月底起,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已有50支投入服務,收集不同實時城市數據如氣象、空氣質素、道路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