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碩士生敦煌實習受啟發:香港與古敦煌一樣  冀發揚本土文化

撰文:李家偉
出版:更新:

黃土飛揚、沙塵滾滾,相信是不少人對塞外大漠敦煌的印象。看似是不毛之地,卻原來盛載千餘年的歷史。
位於中國甘肅敦煌市的莫高窟,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斷崖之下卻有三百多個大小不一的洞穴,內藏不同朝代、不同作家、不同故事的洞窟壁畫,記載著千年來的佛教文化、中國歷史。
青年廣場早前舉辦第二屆「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讓香港學生在敦煌實習六個星期,嘗試參與莫高窟藝術導賞工作,並將所學習的知識帶回香港。
陳雪兒是其中一名學生導賞員,她指,敦煌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滙,而香港是轉運港,背景十分相似;再加上,實習後她發現當地人對敦煌本地文化有深厚熱情,希望日後可以將精神承傳,將香港本土歷史發揚光大。

16個香港學生早前到敦煌實習,成為莫高窟的學生導賞員。(鄭子峰攝)

敦煌被譽為千年古城,歷史文化悠長。今年六月,16個香港學生出發前往敦煌,參加青年廣場舉辦的第二屆「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在當地學習如何成為一名導賞員,而且有兩個星期的實習機會。

其中一位實習學生是陳雪兒,她現時是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歷史學文學碩士生。她提到自小已十分喜愛中國文化,而是次的實習團更有機會深入認識敦煌洞窟、甚至成為講解員,她認為機會難得,因而參加。

莫高窟的壁畫描繪佛教歷史、文化。(鄭子峰攝)
+5

敦煌洞窟文化有人指是「一眼千年」,陳雪兒解釋,敦煌記載的歷史跨越十個世紀,歷史文化深厚,在實習期間更看到不少當地人都了解、喜愛敦煌文化,如將洞窟的標誌、圖像融入在衣著當中,更有市民以佛學用詞作為店舖名稱。她稱大家都為「敦煌人」的身分而驕傲。

敦煌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滙 香港是轉運港 背景十分相似

香港與敦煌相隔近三千公里,而香港更常被稱為文化沙漠,但她始終認為香港與敦煌有相似之處。陳雪兒提到,敦煌以前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滙、貨物集散之處,而香港作為轉運港,歷史背景其實十分相似。接觸得香港的歷史愈多,她指就愈了解到香港存在多元文化、不同民族,「同以前嘅敦煌一樣」。

陳雪兒稱香港的歷史文化承傳不足是教育問題。(鄭子峰攝)

歷史文化承傳不足是教育問題

有著相似的歷史,兩個地方卻面對不一樣的情況。陳雪兒認為,香港的歷史文化承傳不足是教育問題,「歷史係有講香港史,但係只係講近代嘅歷史,考古、宋代的歷史都唔會好長(篇幅),(令香港學生的本地史)根基唔算好…但係成個香港係如何發展,係咪真係漁村,然後就變成國際大都會,大家都只係認識呢一段,但再之前嘅(歷史)大家就好缺乏。」

冀有一日香港可培訓出專職導賞員

莫高窟導賞員大多屬專職導賞員,除了是全職工作,本身對洞窟文化、佛學、佛教歷史都有深厚理解,甚至連大學、研究院修讀的科目都與要講解的歷史相關。陳雪兒形容,好的講解員「係一個橋樑讓市民接觸歷史」,可惜香港的博物館導賞員未能做到,冀望有一日香港都可培訓出專職導賞員。

她又認為,不少的香港人特別是年青人,對香港有深厚感情,亦為港人的身分而驕傲。而現時香港仍有不少歷史未被發挖,值得研究。她希望日後回港可以做好香港文化教育工作,令更多人認識香港的本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