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揭近七成中風患者非「黃金三小時」內送院 增致殘或死亡風險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本港每年有逾兩萬宗中風個案,每天平均錄70宗新例,香港中風學會今日(27日)發表一項調查報告,發現250名受訪者當中,近七成人並非在「黃金三小時」內送抵醫院,即使已召喚救護車,逾半人由病發至送抵醫院平均需7.7小時。
有醫生提醒,中風的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均相當高,急救需分秒必爭,若無及時求醫會增加致殘或死亡的風險。

李雷釗(左)及蔡德康(中)均強調,中風患者必須及早求醫以減低致殘風險。(香港中風學會提供)

香港中風學會根據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間,250名伊利沙伯醫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的中風病人數據,發現僅32.4%受訪者在病發後的「黃金3小時」內到醫院求醫,亦有約6成受訪者在出現中風症狀後,並無即時前往醫院求助,當中有5成人選擇自行觀察症狀希望其好轉,另有約兩成人自行向普通科醫生求診。

中風學會會長李雷釗醫生透露,去年逾3,000人因中風喪命,若病人出現中風徵兆後無及時求醫,可增加致殘及死亡的風險。

香港中風基金副主席蔡德康醫生強調,中風屬「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及高復發率」疾病,急救需分秒必爭。由於大部份中風屬缺血性中風,即腦血管栓塞,蔡德康指出,如病人確診適用溶血注射治療,可救活未完全壞死的腦細胞,減低致殘及死亡的風險。

調查同時發現半數受訪者對中風資訊了解不多,李雷釗建議政府可考慮帶頭成立「中風諮詢委員會」,協調社會各界加強推廣及教育工作,提升公眾對中風徵兆的警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