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響水塘「乾塘」 行山友「泥灘」中「打卡」 水務署歸咎少雨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有「香港小桂林」及「天空之鏡」美譽的流水響水塘,近日再次「乾塘」,塘底乾至龜裂,只餘下一條小溪流讓小魚喘息,流水聲微弱得淹沒在人聲中。不少行山客徒步走過對岸,對奇觀嘖嘖稱奇之餘也不忘「打卡」,更有人指「別有一番風味」。
有學者質疑水塘在短時間內乾塘,情況不尋常,除了因為冬季雨量少,也可能與附近農業活動活躍度有關,也不排除被抽調水源。負責管理的水務署解釋,水塘存水只供農戶灌溉之用,雨量少及存水蒸發,令這塊「天空之鏡」破裂。

有「香港小桂林」及「天空之鏡」美譽的流水響水塘,近日再次乾塘。(李澤彤攝)

▼乾裂的「天空之鏡」 流水響水塘▼

+6

有市民日前在Facebook群組「North District 北區」貼文指「流水響乾晒塘」,但有網民留言指3月1日水塘仍見有鴨仔游泳,即不足10日出現「脫水」情況。再翻查其他市民早前在行山群組貼文,上月底水塘已開始有乾塘跡象。

水塘缺水變泥灘

《香港01》記者周二(10日)到現場視察,未聞響亮的流水聲,只見面積約3.5公頃的流水響水塘已乾至可步行其中,約半面積變成泥灘,上面滿佈鞋印,甚至有人畫上心型圖案,有小童途徑時不慎陷入,「逃離」時雙手及腳沾滿濕泥。部分塘底也成一片黃土,冒出雜草,陳年膠樽在石縫中被枝葉纏繞,僅餘的小溪流及泥氹成流水響水塘存在的痕跡,乍眼看猶如露天工地。

市民犯禁走上水塘「打卡」

儘管塘邊有「勿涉入水」告示牌,不少行山客看見奇景也走下水塘「打卡」,不禁嘆言「以前呢度好似世外桃源,好靚」,市民陳小姐對眼前景象感新奇,也驚訝原來水塘如此淺水。不少家長帶子女在乾涸的流水響水塘旁野餐,李太認為此景別有一番風味,她估計是雨水不足所致,相信雨季來臨塘水「自然回歸」,其小朋友也形容「呢個係泥灘水塘,搞到我成對鞋都係泥」。

流水響水塘乾到龜裂,部分更成黃土,有市民步行過對岸。(李澤彤攝)

去年底雨量少 今年初雨水增多偏暖

翻查資料,近十年乾涸現象曾於2009年初、2015年初及2018年初出現。回顧今年首兩個月,累積雨量為94.6毫米,較同期正常值79.1毫米多約20%,兩月均遠較正常溫暖。至於去年最後三個月降雨量,除了10月較正常值多48%,11月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少雨,只錄得微量雨量,12月則較正常值少50%。

至於流水響水塘過去一年存水量,最高峰時連續四個月各有123,000立方米,集中在夏季及秋季,但上月則跌至5,000立方米,相差近25倍。

綠田園基金在流水響水塘附近設立有機教育農場,因水塘乾涸,只能借用另一水塘山水,但水流量大不如前。(李澤彤攝)

農場被斷水  靠村民剩餘山水灌溉

流水響水塘與鶴藪水塘同屬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靠附近一帶山水引集成流,屬灌溉水塘,收集集水區雨水供附近數個村落農戶灌溉之用。

綠田園基金在流水響水塘附近設立有機教育農場,是其中一個活躍農區,多年前獲漁護署協助建立引水道,從流水響水塘引來灌溉水,支撐近50斗種農地作物。總幹事劉婉儀指,上月底已發現水壓變低,近日更演變成「開水喉都無水」,只能向鶴藪村村民借喉駁水入農田。借來的水來自鶴藪水塘,進入農地已是「水尾」,且出水位由普通家用喉管流出,口徑僅4公分,出水量大不如前,未能支持半自動灑水灌溉系統運作,只能裝入大水桶後,靠人手灌溉,亦要押後農作物種植時間表,減少除草、育苗等工作,坦言「人力消耗大咗,只能畀(農作物)吊命水」。

冀政府挖深水塘儲水

流水響水塘也曾乾涸。劉婉儀說政府在建立灌溉水塘後,為鶴藪村建喉入村帶來鶴藪水塘山水,村內灌溉水喉以往成其後備供水方案,但因建屋而被「斷水」,故今年重新應對「乾塘」苦況。她認為, 淤泥令水塘不斷變淺,即使多年前在雨季種植多年生作物,但附近一帶農地對用水整體需求也較廿年前大增,希望政府考慮重新挖深水塘儲水。

但中大地理與管理資源學系副教授伍世良指出,水塘底部凹凸不平,淤泥下結構或非常複雜,非單靠挖泥機可簡單處理,認為水塘若非長期維持滿瀉狀態,「挖嚟都無意思」。水務署指出,一般水塘出水管較水塘底部高,以免出水管易淤塞,而流水響水塘的底部仍較出水管為低,故認為清理淤泥、挖深水塘不會增加水塘可供應作灌溉的存水量。漁護署則表示,暫未接獲有關缺乏灌溉水的求助個案,有需要時會向農友提供協助。

流水響水塘周邊綠樹成蔭,惟水塘內乾涸得僅餘少量水源。(李澤彤攝)

學者指雨水不足非唯一元兇

鶴藪水塘仍有流水入村,但一山之隔的流水響水塘卻乾涸得現裂紋。前港大地理學系講座教授詹志勇認為「以前好靚,𠵱家情況幾得人驚」,並指集水區周邊的樹木生長情況不俗,即使經歷旱季,理應有足夠儲水能力,「無可能乾得咁快」,需評估附近耕作農地活躍度及其作物對用水需求有否突然大增;若乾涸與雨水不足有關,也理應不只有一個水塘有這類情況。

視察期間,記者在流水響水塘遇上蜻蜓、蝴蝶及水鳥。生態教育及資源中心總監程詩灝表示,水塘原是穩定的大水體,為動植物提供充足水源,若長期乾涸或演變成林地,水位升降幅度大,不穩定水源可令原生的水生動物消失,但也可能令水鳥容易覓食,故目前難以一刀切評論是好事還是壞事。

港大生物科學學院首席講師侯智恒分析指,水塘內本身有魚生存,即使乾塘亦能在軟泥下生存一段時間或游入溪流,但沒有水或令蜻蜓幼蟲死去及影響成蟲。他說,兩周前去視察仍然滿水,「唔會突然蒸發咁多水」,或與農耕用水增加或水務署放水有關。

水務署指冬季雨水少、存水蒸發  導致乾塘

水務署解釋,流水響水塘收集集水區雨水後,經由漁護署搭建的水利設施供水予農戶作灌溉之用,存水沒有作其他用途。署方認為由於剛過去的冬季雨量較少,之前收集的雨水存量已供應予農戶灌溉,加上存水蒸發,導致流水響水塘近日出現乾涸。

▼流水響水塘美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