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指全球生物數量減 香港過度消費食肉 耗用資源亞洲第二 

撰文:羅俊文
出版:更新: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表報告,指過去四十多年間,全球脊椎生物數量大減近六成,淡水生物更只剩下兩成,估計原因是生態受破壞、氣候變化和過度開發。喜歡食肉食海鮮的香港人可能難逃責任,WWF指本港2012年的人均生態足印,即平均每人耗用的天然資源位列亞洲第二,呼籲港人仿效南韓的可持續消費模式,以及減少食肉,締造生生不息的地球。

香港生態足印全亞洲排第二,工廠及汽車的碳排放是「元兇」之一。(WWF)
生態足印是用作量度人類耗用天然資源需求的工具,計算了我們一切所吃所用,像穀物、肉類、海產,以至森林、樹木等的資源使用,以及森林吸收因燃燒化石燃料而排放的二氧化碳。
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聯同全球足跡網絡的最新研究發現,2012年香港人均生態足印全球排17位,在亞洲區則繼新加坡後位居第2。WWF指,港人的生活模式正把地球趕上絕路,若全球人類均以港人模式生活,足足要3.9個地球才可滿足人類需求,明顯較2010年的3.1個地球及2008年的2.6個地球有惡化趨勢 

張志華(右一)呼籲盡量購買環保產品,避免終有一日地球資源被開採枯竭。(羅俊文攝)

基金會氣候變化及生態足印項目高級主管張志華說,香港生態足印增加速度如此驚人,主要是汽車排放二氧化碳,加上港人購買更多碳足跡偏高的產品(例如很多外國入口的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產生高碳排放),另外城市急速發展、港人食肉量多都可能是原因。他又說本港人口不多,人均開採資源數量顯得更為明顯,相反中國雖然同樣急速發展,惟由於人口眾多,因此人均生態足印只排全亞洲第9。張志華建議港府做好榜樣,增加環保採購的數量,另可提供誘因予消費者實踐可持續消費,例如仿效人均生態足印在亞洲位列第4的南韓,當地有綠卡制度,持有人每次購買碳足跡低的環保產品可儲分,分數可兌成電子貨幣購物,鼓勵巿民環保消費。

環團指,港人食肉量大也是生態足印持續上升的原因。(資料圖片)

過度開發引致的環境問題不僅是香港面對。世界自然基金會總部今日(27日)發表「地球生命力報告2016」,警告地球已觸發生態災難。報告指,研究人員追縱了全球超過3700種物種、共14000個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報告資料顯示,2012年全球脊椎動物數量在1970年至2012年間已經下跌58%。

環團最新的研究發現,淡水生物數量在四十年間下跌81%。(羅俊文攝)

受棲息地消失、過度開發、氣候變化等威脅,這42年間全球陸生動物如非洲象,穿山甲的數量下跌38%;海洋生物如紅衫魚等下跌36%;淡水生物跌幅最大,數量跌了81%,估計是由於淡水生物如龜、淡水豚的棲息地較易受破壞所致。基金會指,若跌勢持續,預計至2020年,所有脊椎動物數量將較1970年減少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