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學生自殺推生涯規劃 教師:先要改變家長心態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教育局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早前公布終期報告,為減輕考試為本風氣,報告強調應提升學生的非學術成就,鼓勵學校重視發展學生個人潛能,透過加強現有的生涯規劃教育,指導學生各種升學及就業出路。不過有負責生涯規劃的教師表示,遇過「強勢家長」,將期望強加於子女身上,有護士媽媽以斷絕關係為由,迫使兒子修讀醫科;亦有家長用半年時間接納輔導老師意見,讓兒子按興趣及能力修讀廚藝證書課程。輔導教師協會主席曾志滔建議家長放開傳統思維,信任子女的志向選擇,同學亦要勇於向父母說出自己的意向。

教育局撥款予學校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希望助學生探索個人志向,思量前途抉擇,已推展兩個學年。 (陳嘉元攝)

育有4名子女的鋼琴教師胡太,3年前面對過女兒修讀法律或音樂的前途掙扎。對於胡家,音樂的重要性與中英數無分別,4名子女自小已獲安排學琴,女兒曉楠自3歲起,小手已在黑白琴鍵上躍動,初中時在音符中覓到心中興趣,14歲時已在英國威爾斯靈閣嶺國際音樂節中奪冠,音樂才華不容置疑;讀書亦出類拔萃,在國際教育文憑(IB)考試中取得滿分,分別獲心儀的港大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法律學系取錄,但最終決定修讀演藝學院音樂學士課程,向演奏家夢進發。

一手栽培女兒的音樂才華,但去到前途關口,作為母親,難抵現實考量。胡太坦言屬意曉楠修讀法律,一方面她有興趣,另一方面前途以及收入穩定,音樂之路始終難行,「若要以演奏家做職業,除非你『爆紅』,否則路不易走。但演奏家要在大賽爆紅,10年會有幾多個?」她認為女兒性格外向,不適合當演奏家這一條孤獨路,「走這一條路好辛苦,你幾乎要『斷六親』,日日要練琴,好孤獨。」

胡太最終相信「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有足夠熱情,就會有出路」,讓女兒續走音樂之路。不過並非每位家長都如胡太一樣懂得放手,有負責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坦言,要教育家長。

胡太自小栽培女兒曉楠音樂才華,但當女兒想以演奏鋼琴為職業,胡太卻有保留,不過最終還是接受曉楠的決定。 (林振東攝)

護士媽媽以拒認親 要脅兒子讀醫

不過,並非每位家長都能輕易接納教師的意見。作為英華書院副校長兼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成員的曾志滔,曾遇過有家長將個人心願強加於兒子身上。他透露,有做護士的媽媽希望在高考取得三科A的兒子,大學選讀醫科,以「你一定要修讀醫科,否則不認你為兒子」向兒子施壓,該名學生雖然有感自己性格較適合讀牙醫,但最終為免得失母親,未有逆其意。

曾老師亦都遇過有母親開宗明義指兒子想修讀會計,花一個小時詢問各大學相關課程內容,惟在旁兒子默不作聲。曾老師遂主動叫停該家長發言,細問學生意願,才知道他根本心儀工程學系。最後母親讓兒子按自己意願選科,不過此後每次與其母親碰面,對方都面露不悅,「我無所謂,但對小朋友而言,最重要是興趣」。他認為可做的是令學生勇於與大人溝通,表達想法,同時亦向家長推廣生涯規劃的教育,理解學校啟發學生對生命上的選擇。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