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祥批基建「大白象」說法短視 跨境基建「非為政治需要而做」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本港回歸以來多項大型基建如港珠澳大橋等,經常被指為「大白象」工程,馬紹祥在網誌回應指,相關指控屬短視和極之危言聳聽。他又提到,跨境基建是完全符合提升香港長遠競爭力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則,不存在某些人所說「為政治需要而做」的陰謀論。對於外界批「賣地養基建」,馬直指此謬論根本毫無根據,不盡不實。

機場曾被批浪費公帑 今成航空樞紐

馬紹祥指,每個年代的大型基礎建設均是配合當時社會的發展和需要,並舉指回歸前後落成的千億「機場核心計劃」,在立項初期也曾被批評是浪費公帑,更被要求擱置,但20年過去,事實證明新機場不但支持香港的經濟發展,更鞏固香港在區內物流及航空樞紐的領先地位,而舊啟德機場的用地更可騰出,作其他社會發展的用途。

對於外界批評政府「賣地養基建」。馬紹祥直指,這是妄顧事實的說法。(資料圖片)
馬紹祥認為,跨境基建目的是加強本港與外部的連接性,長遠有助增加本港競爭力。(資料圖片)

馬紹祥又指,當年曾因初期乘客量不足而被批評為「大白象」工程的西鐵,今天已經成為新界西北主要的交通工具,甚至已說其承載力接近飽和;而「海港淨化計劃」,亦經歷無數次爭拗才能竣工,結果大大改善維港水質,連停辦多年的渡海泳亦能夠在近年復辦。

跨境基建仍在建中 指控欠公允

對於最近有人指跨境基建是「大白象」工程,馬解釋,該些基建項目至今仍在興建階段,在缺乏實際的成本效益數據下胡亂指控,有欠公允和公信力。他又指,跨境基建主要是交通運輸的項目,目的是加強本港與外部的連接性,完全符合基建提升香港長遠競爭力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原則,根本不存在某些人所說「為政治需要而做」的陰謀論。

他認為,基建發展對每個地區的經濟增長和競爭力都有莫大的影響,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表的競爭力報告,香港連續七年在基建方面排名第一,整體的競爭力一直排在約前十名的位置。

賣地收入不一定投資基建

馬又指,現時社會面對公共設施需求殷切、土地和住屋供應緊張、交通網絡負荷日增、人口老化及醫療設施極需提升及擴充等情況,政府每年推出的工程項目均與民生息息相關,每一項都有其迫切性及社會和經濟效益,絕不存在盲目推展工程的情況。

對於個別人士最近亦聲稱政府不斷「賣地養基建」,馬直指這是妄顧事實的說法。他指,現屆政府一直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增加「土地供應」,且有不同的安排應付基建的資金需求,賣地收入並不是唯一選擇;而且財政司司長有權把「基本工程儲備基金」內,不需用的款項結餘撥入政府一般收入賬目內,批評相關人士公開評論要先深入研究,讓市民了解事實真相,不應誤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