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線炸彈】兩沉睡炸彈出土 勾盟軍誤炸慘劇 見灣仔滄海桑田

撰文:鄧栢良
出版:更新:

兩枚美製炸彈深藏灣仔地下70多年,直至港鐵沙中線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泥土翻飛才得以重見天日。兩枚炸彈多年來隱而不發,近日出土即令灣仔一帶雞犬不靈,大批市民需要疏散,海港中心、體育館及泳池亦須封閉。昔日的殺人凶器彷彿勾起二戰時期那段恐怖歲月。但香港重光後,灣仔一帶發展迅速,多次填海造地,新土地下或掩埋不少二戰遺留的炸彈。有專家指,隨著基建工程日多,或有機會挖出更多戰時炸彈。

工人今日在會議又發現一枚戰前炸彈。 

二戰盟軍空襲日佔香港 地毯式轟炸誤中灣仔市中心

兩枚沉睡於泥土下的美製炸彈,是二戰盟軍空襲的產物。二戰期間全球各地烽煙四起,香港無法獨善其身。日軍於1941年聖誕攻陷港島。開始恐怖的三年零八個月統治,但盟軍已積極籌謀反攻。由於當時香港有油庫、船塢等軍事設施,啟德機場又停泊日軍戰機。盟軍不斷組織B-25及B-29轟炸機來港大舉空襲,紅磡、尖沙嘴、中環、灣仔、等地居民不時被流彈炸死。直到1945年1月,盟軍展開最大規模的空襲,近300架戰機地毯式轟炸香港,可惜炸彈未命中目標,反而誤中灣仔市中心一帶,造成1,000人喪生、受傷人數亦數以千計。

+2
圖為B-25中型轟炸機。 (互聯網圖片)

B-25及B-29轟炸機主力來港空襲

二戰曾開往香港進行空襲的有美製B-25中型轟炸機,B-25是1941年初量產型號,由於B-25型具備足夠的載彈量及對地掃射火力,二戰時主要用來打擊日軍在中國戰場的交通線與補給線,包括香港或海南島的日軍船隊。

另外,盟軍亦出動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又稱B-29超級空中堡壘,為美國波音公司設計並生產的重型螺旋槳戰略轟炸機,是美軍於二戰及韓戰在亞洲戰場主力使用的戰略轟炸機。

重光後多次填海 灣仔北發展迅速

二戰盟軍得勝,香港重光,港英政府着力發展經濟,港島交通日益繁忙,灣仔及銅鑼灣交通尤其擠塞。政府繼續戰前填海造地的方法,於告士打道以北進行填海工程,開闢新地。七十年代海旁東填海計劃終於完成,土地向海延伸,維港兩岸收窄,而填海得來的1.2公里土地瞬間變得生意盎然,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會展一期、中環廣場、香港演藝學院、藝術中心、入境事務大樓林立,昔日的海灣、戰場,轉眼變成港島其中一塊政治、商業、文化的重地。而當年盟軍投擲的百磅炸彈,究竟有多少隱而不發、潛藏泥土,仍是未知之數。

基建項目繁多 不排除挖出更多戰時炸彈

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指,盟軍轟炸機於戰時在本港投擲的炸彈未有爆破實屬正常,許多未爆的炸彈已經埋藏於泥土之下,至於實際數目根本無法統計。但他相信,現時香港基建增多,日後或會挖出更多戰時炸彈。

四十年代灣仔曾被盟軍的戰機誤炸,死傷無數。 (互聯網圖片)
昔日的海灣、戰場,轉眼在九十年代變成港島其中一塊政治、商業、文化的重地。 (互聯網圖片)
A部分填海工程於1930年代完成,B部分則於1970年代完成,綠圈是近日發現兩枚美製炸彈的位置。 (香港舊照片網頁截圖)

灣仔填海時間表

1842年

灣仔海岸線為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

1850年代

政府填海建造海旁東新地,海岸線延伸至莊士頓道一帶。

1930年代

展開海旁東部填海工程,海岸線延至告士打道一帶。

1970年代

擴展告士打道以北土地,繼續填海工程,海岸線延至會議道一帶。

1997年

為發展會展二期,會議道以北興建人工島,並於1997年落成。

2010年

為興建中環及灣仔繞道,中環填海工程第三期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