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欖郊野公園山火植樹區焚毀 修復需廿載 環團:如現山火又歸零

撰文:陳蕾蕾
出版:更新:

大欖郊野公園本月中旬發生山火,熊熊烈火燒逾40小時,焚毀數以萬計的山林。環保團體綠惜地球協作總監鄭茹蕙指,黃泥墩水塘植樹區被是次山火波及,山頭焦土處處,不到一成的樹木倖存,「一個綠油油的植林區需要花上十多年時間、義工上山視察十數次,才建立而成」。她表示,樹木利用自然演替恢復需時,最少20年方可重新生長,惟大前提是期間時沒有山火再現,否則一切又要歸零開始。因此,她認必需調整防火策略,防患未燃,「如果不進行防火工作,自然演替無法捱過20年」。
根據漁護處資料顯示,過去10年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共發生共229宗山火,約10萬棵樹受損毀,受影響面積相等於150個維園。

【山火焚林】大欖郊野公園發生山火,當中黃泥墩水塘植樹區亦成焦土,鄭茹蕙翌日立即趕赴現場,眼看多年的心血化成灰燼,僅剩下不足一成的樹木僥倖,令她十分惋惜。(黃偉民攝)

近月山火頻生,2月中旬馬鞍山鹿巢山大火已摧毀大片山林,本月初大欖郊野公園再焚燒逾40小時,數以萬計的林木被焚毀,當中包括植樹區內大量樹木。大欖郊野公園的山火救熄後,綠惜地球協作總監鄭茹蕙急不及待於翌日便趕赴黃泥墩水塘的植樹區查看,但放眼都是焦土,多年的心血化成灰燼,剩下不到一成樹木存活。她心痛地指,植林過程殊不簡單,由考察﹑植林以至事後勘查,都要花不少人力物力,耗時至少半年,而香港氣候潮濕多雨,一般難有自然釀成的山火,故大部份山火都屬人為,她慨嘆:「一個綠油油的植林區需要花上十多年時間,義工上山視察十數次才建立而成。」

樹木維持生態多樣性 防山火蔓延阻水土流失

鄭茹蕙表示,樹木本身亦是各種生物的棲息地,能維持生態的多樣性,山火發生後動物失去家園,紛紛往四處逃竄,雀鳥有機會逃到較近民居的地方居住,但對日後尋覓食物等,都造成一定的難度及危險。她以馬鞍山山火為例,便有包括啄木鳥在內等雀鳥,因失去家園而逃到附近民居。

樹木茂密的山頭除了好看,亦具有實際,因樹木可防止水土流失。60年代黃泥墩水塘曾發生嚴重崩塌事件,當年山上仍是貧地,沙石沿山上往下沖,堵塞了疏水道造成元朗平原水淹。鄭茹蕙憶述,2005年最初抵達植樹區時,山坡泥土鬆散,水土流失非常嚴重,而植樹後,樹根長出後能抓緊泥土,防止水土流失加劇,同時能保存土壤裏的養份。她又指樹木本身已是「防火帶」,當山火發生時,防火樹可有效阻止山火蔓延。

+1

樹木自然演替恢復需時 若山火出現再歸零​

以往有專家指出樹林重生需至少20年,鄭茹蕙補充,完成自然演替的大前提是期間沒有再發生山火,「由草變灌木,小樹到大樹」,免不了要耗時數十載,本港常以半人工方式為山火場地植樹加快速度,但植樹補救的同時亦要思考防火策略,「若再有山火出現,一切又會重新歸零」。她指黃泥墩水塘植樹區正正是活生生的教訓,「如果不進行防火工作,自然演替無法捱過20年」。

在疫情底下,本港掀起行山熱,但山火風險亦相對上升,鄭茹蕙認為要避免山火發生,除了要對公眾宣傳教育「無痕山林」外,亦要針對每次事件進行分析,調整防火策略。她提醒山客應將垃圾帶走,避免在郊外吸煙,切勿非法生火及小心處理火種。對於近日有人故意到受山火摧毀的林間行山,她提醒山火過後樹木會變得脆弱,隨時有倒塌危機,如非必要應避免前往。

2010年至2020年3月期間,在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發生的山火宗數、受影響面積及被燒毀樹木數字。(數據由漁護署提供)
【山火焚林】本月中旬元朗大欖郊野公園發生大火,將大量樹木焚毀。(資料圖片/余睿倩攝)

疑郊遊或掃墓人士留火種釀山火

消防處發言人表示,本月17日大欖郊野公園一帶山火事件波及的土地面積約為200公頃,起火原因相信為掃墓或郊遊人士於黃泥墩水塘山邊附近留下火種引致。消防處指,行動中共派出26輛消防車輛到不同位置進行撲救,包括黃泥墩水塘、藍地石礦場及元朗大棠近楊家村一帶山坡,出動107名消防人員以山火拍及背泵進行撲救,其間因應情況亦有要求飛行服務隊協助救援。

過去10年逾10萬樹被焚 受影響範圍等於150個維園

漁護署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將於今年的植樹季節內,在是次大欖郊野公園範圍內,受山火影響的指定地區種植樹苗,以加快恢復該地的植被。

另外,根據漁護處資料顯示,2010年至本年3月,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共發生229宗山火,共燒毀94,125棵樹,受影響範圍面積合計約2838公頃,相等於150個維園。另外,漁護署就在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內非法生火或用火,提出的檢控宗數共108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