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教預修例風波多青年入獄 增資源防騷亂 設青少年研究所助更生

撰文:鄧栢良 蔡正邦
出版:更新:

反修例運動一年來,逾9,000人在示威活動中被捕,當中有4成為學生。倘若被捕人士被定罪,懲教署預計要接收為數不少的犯人。懲教署署長胡英明坦言,大批持同一政治理念的人士入獄,對監獄安全或構成有一定風險。
懲教署已定期檢討監獄安排及調撥資源,一方面增撥「區域應變隊」應對突發事件,以防監獄發生大型騷亂;另一方面,署方臨床心理學家制定一個名為「青少年研究所」(Youth Lab) 的更生計劃,擴闊在囚人士的思維,讓他們多角度思考,以及糾正犯罪思維。

懲教署署長胡英明坦言,大批持同一政治理念的人士入獄,對監獄安全或構成有一定風險。(蔡正邦攝)

胡英明表示,近年社會上有部分人淡化入獄對在囚人士及其家人造成的永久性傷害,所以安排傳媒參觀壁屋懲教所,透過訪問在囚青年及講解監獄生活,傳遞正確訊息,讓市民了解監獄的真實情況。胡英明指,監獄從來不是樂園,獄中生活是人生難忘的烙印,難以用筆墨形容,「任何一個正常人,即使意志幾堅定,見到重重鐵閘、聽到鎖上鐵閘的聲音,好多人會崩潰。」他續指,「無人會以坐監為人生目標」,而坐監亦不會為任何人的生活增添光環,勸籲市民守法。

增資源防範大型監獄騷亂

反修例運動自去年6月至今年6月30日,警方共拘捕9,216人,當中近4成為學生。倘若被捕人士被定罪,懲教署預計要接收為數不少的青少年犯人。胡英明坦言,大批青少年入獄,會對懲教署的管理及保安構成挑戰,但署方已擬定具體應對措施,首要確保監獄保安,因大批持同一理念的人士入獄,對監獄或有一定風險。

自2019年,懲教署為進一步提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區域應變隊的規模和分布已有所增加,由原本港島、九龍及大嶼山三區,擴展至新界、喜靈洲及個別大型懲教院所內部署,例如荔枝角收押所、赤柱監獄及羅湖懲教所。胡續指,近半年署方亦有定期檢討監獄安排及調撥資源,確保監獄有部署及足夠支援,應對任何突發事件,以防監獄發生大型騷亂。

區域為部署突發情況,懲教處設區域應變隊,是少數配備防暴槍及布袋彈槍的隊伍。(懲教署圖片)

署方心理學家設「青少年研究所」計劃助更生

胡英明了解到因反修例運動入獄的人士,思想上或會比較激進,與一般在囚人士有別,「但無論佢哋犯咩罪都好,我哋都係一視同仁」。他強調,懲教署會繼續循「懲」及「教」兩個基本原則入手,要求在囚人士遵守獄中秩序,再教育守法意識及技能,助他們重投社會。

胡署長續指,懲教署已制定一個名為「青少年研究所」(Youth Lab) 的更生計劃,由署方編制下30名臨床心理學家參與發展一套課程,協助在囚青少年認識自我、擴闊思維、多角度思考,以及糾正青少年的犯罪思維。該計劃會以壁屋懲教所為試點,如效果良好,將逐步推廣至其他懲教院所。

署長強調,現時青少年守法意識薄弱,「好多人(青少年)覺得唔係犯罪」。他明白每個人都有理想,但不認同使用暴力去爭取,「我不想佢哋喺人生最光輝既時候,入咗嚟了解監獄」。

懲教署預計要接收為數不少的青少年犯人,署方已擬定具體應對措施,確保監獄保安。(資料圖片)

而「青少年研究所」計劃中,會有若干課程節數涵蓋法律,當中亦包括國安法內容。胡英明表示,在囚人士有需要了解相關法律例文,而所有人士均可自願參加「青少年研究所」,並非專門針對因反修例運動入獄的人士,「我哋一視同仁,唔會標籤呢批人就上(堂),另一批人就唔使。」

推動歷史活動 訓練思維

此外,懲教署會開展一個名為「一切從歷史開始」的活動,以說歷史故事的形式,提高在囚人士對歷史的興趣。胡英明早年於師範學院畢業,亦曾修讀歷史,他認為歴史有趣之餘,也可以訓練思維,故有意推動此項活動,「令佢哋(在囚人士)有返個根」。訪問當日,壁屋懲教所邀請了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舉辦講座,題目為「清朝刑法」。

被問到會否擔心外界人士質疑上述計劃有政治含義,胡英明直言:「我唔驚爭議。」他認為,最重要是計劃能夠令在囚人士受惠,他亦相信懲教署有足夠專業管理監獄及發展更生服務。至於日後在囚人士如抗拒參與「青少年研究所」及相關歷史講座,懲教署會如何處理?胡英明指,不少青少年初入監獄時,都拒絕參與任何活動。此時便需要懲教人員引導他們,他坦承懲教人員有時會「好惡」,但同時亦會不斷做輔導工作,「這就是懲教人員的價值。」

胡英明亦提到,過往10年,本港21歲以下更生人士的再犯率(即獲釋後2年內干犯新罪行而再次被判入獄)錄得明顯跌幅,由2007年的24.2%,下跌至2017年的9.8%,當中不少青少年更考獲大學學位,足證懲教署工作有顯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