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Xyza Cruz Bacani前外傭變國際攝影師:人們待外傭如空氣

撰文:徐尉晉
出版:更新:

訪問當天,Xyza Cruz Bacani在灣仔街市看到一盆小植物,詢問價錢,老闆回答要$40元,她走開後喃喃自語:「在太子花墟,不用這麼貴。」作為一位享譽國際的攝影師,Xyza連半點「離地」的感覺都沒有。
或許這與她的經歷有關,曾在香港任職外傭工作近10年。2014年,她的街拍作品獲《紐約時報》攝影網站Lens、CNN等多間國際媒體報道,其後入選Magnum Foundation人權獎學金,一炮而紅,自此轉職成全職攝影師。
去年,Xyza奪得「WMA委託計劃」資助,從自己家庭開始,紀錄香港外傭的故事。她將回港舉行展覽,並出版首本同名攝影集《活着如風》;「我的旅程,從菲律賓來到香港開始,」她這樣說,「這本書,是我回到家,回到這個一切開始發生的地方,像一個完整的圓圈。」
攝影:©Xyza Cruz Bacani(由WMA提供),攝影(訪問部分)、撰文:徐尉晉

Erwiana Sulistyaningsih被前僱主羅允彤虐待的案件揭示了虐待外傭的行為的嚴重性。在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四年的七個月期間,印尼傭工Erwiana遭到僱主毆打及虐待,身體狀況惡劣至營養不良及無法步行的地步,而且被拖欠薪金,心身受損。事件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而羅因嚴重傷害他人身體、襲擊造成身體傷害、普通襲擊和刑事恐嚇罪被判監六年,並需支付高額罰款和賠償。(由WMA提供)

成功在嘗試,並不僥倖便可

才剛踏進30歲,便獲國際媒體青睞、成為Magnum Foundation Fellow、在WMA委託計劃中脫穎而出,Xyza事業和人生看似一帆風順,甚至或會有人輕易地說,這一切只是幸運。「不,不是這樣便可行的(it doesn’t work that way)。」

其實,成功非僥倖。她說,自己從第一屆WMA委託計劃開始,每一屆都申請,直到這一次才奪得大獎。Xyza還記得,自己坐在評審前緊張地講述這個故事,那時候腦袋有把聲音對她說:「這是十分個人的故事,為甚麼評審要在乎呢?」,「幸運地,評審們相信這個故事。」

8歲後便不再玩耍

Xyza來自一個菲律賓外傭家庭,父母分別曾在新加坡和阿拉伯打工,更曾淪為人口販賣的倖存者。後來,母親在她9歲時來港打工,她需要獨力照顧弟妹。19歲那年,因為要負擔弟弟的學費,Xyza也決定來港擔當家庭傭工,成為家中第二代外傭。

在家裏暫代了母親的角色,她的童年提早完結。Xyza說,自己從小開始便很有責任心,「你沒有選擇,惟有負起責任,我在8歲之後再沒有玩耍。」

她說自己對童年的記憶一片模糊。長大後,母親問她是否記得,自己曾回菲律賓探望他們的情景,她與弟弟竟然全無印象。Xyza苦笑說,或許那是他們用來處理母親缺席的方式,「為了生存,你不會對日常生活那麼感性,因為你擔憂溫飽。」

Xyza指了指手臂上的一道疤痕,「這是我在學習烹飪時留下來的,」雖然疤痕已褪成淡啞的顏色,但在成長後沒有消失。「當你把孩子留在故鄉,會在許多方面對他們造成影響,包括精神上、情緒上。」她語帶無奈地說,「有時候我們不明白,母親為何要離開我們。你要怎樣向孩子解釋?許多時候,母親們也不是解釋得很好。」

五年前,Razel Anne 請我媽媽協助她申請來港工作。當年Razel的女兒Tanisha才三歲,隨着物價不斷上漲,Razel決定出國謀生,希望可以改善女兒的生活。然而Razel清楚知道,沒有她在身邊的日子Tanisha必定很難過,但Razel相信她必須為Tanisha作出犧牲,即使代價是身心俱疲、無止境的沮喪和無盡的失眠夜。 二零一八年九月,香港政府公佈,凡在香港簽訂新合約的外籍家庭傭工每月法定最低工資為港幣$4,520(美元$580)。這是她們在印尼或菲律賓可賺取的工資的兩倍甚至三倍。因此越來越多當地女性願意到國外工作,她們以血汗錢改善家人的生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希望下一代透過知識改變命運。(由WMA提供)

像被空氣般對待

「世上所有移民工,都被人當作『空氣』般對待。他們很重要,但人們對他們視而不見。」Xyza說,新書和展覽的名字,因此叫作《活着如風》(We are like Air)。

「苦處由她們的故鄉開始。」作為過來人,Xyza耐心地說,外傭不但要離開自己的家庭和兒女,出發前更要付出高昂的仲介費用,「但是,你必需作出選擇:要不你與家人活在貧窮之中;要不你離開家庭,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

「她們離開了自己家庭,兒女因此能夠上到更好的學校,有更好的生活;她們來到香港後,香港的女性能夠工作,可以追逐自己的夢想,對家庭的收入帶來貢獻。」她認為,外傭不只為家人提供向上流動的機會,更造福香港女性。

外傭來港後,面對孤獨、岐視與疏離也絕不容易。Xyza提到,其實香港有不少有經濟能力的僱主,願意在自己家居以外,向外傭提供更妥當的住宿環境,但因為「強制外傭留宿政策」關係,外傭往往被迫居住在狹少的空間裏,「如傭主有能力,讓他們自行選擇吧,為何不呢?」

強制外傭留宿政策

根據現行政策,入境處要求外傭與本地僱主簽合約時,必須接受「標準僱傭合約」中強制外傭與僱主同住的條款,否則入境處不會批出外傭的工作簽證。而留港的外傭若違反同住規定,可被刑事檢控,或會影響他們將來申請續發簽證。

前僱主令她走上攝影之路

幸而,Xyza母親來港之後,遇到了一位好僱主。從1999年起,直到今天,媽媽為這個家庭工作。她也是Xyza來港後的僱主。不得不提的是,正是這位僱主,借錢給Xyza購買第一台相機,讓她踏上街頭攝影之路。

「我虧欠了她很多。」Xyza說,在香港生活費高昂,自由攝影師的路並不易走,現在她前僱主仍為她保留了一張床,讓她待在香港時,有一個家。從前,Xyza與媽媽在同一家庭工作,她在街上遇到有趣的事物便會拍攝下來,拿回去給母親看,她說,街拍使她「成為了媽媽在香港的眼睛」。

每逢週日,外傭聚集一起進行各種活動。經過六天的辛勞,她們都需要空間來喘一口氣,重拾自己。她們不僅是懂得清潔和烹飪的傭工,更是有自己個性、喜好的女性,同時也是別人的母親、妻子和女兒。她們希望充分利用在香港生活的自由,去實踐一些在自己國家難以做到的事,如參加選美、學習空手道、甚至參與遊行為自己爭取權益等。(由WMA提供)

《紐時》編輯鼓勵寫書

贏得委託計劃,除了以展覽去發表成果,她亦決定製作一本攝影集。這個想法,可以追溯至很久以前,《紐約時報》Lens編輯James Estrin對她的鼓勵。那時候他對Xyza說,作為外傭一分子,在站在一個較優越的位置,「為甚麼你不寫一本關於外傭的書呢?」

起初, Xyza也對自己充滿壞疑,「我才剛剛入行,在行業中還是一個初生嬰兒。」接下來數年,她專注拍攝世界各地移民及人權議題,曾到過紐約、阿布扎比等地拍攝,偏偏沒有有系統地拍攝香港。

Xyza決定由自己家庭經歷開始,拍攝香港外傭的狀況。她鼓起勇氣問媽媽,「我可以拍攝你嗎?」媽媽回答她:「我以為你永遠不會問我。」是次展覽將展出近60張照片,部分從未曝光;新書則詳盡地收錄逾150張照片、文字及外傭與孩子的書信等。

照片由5000多張新舊照片挑選出來,這個數字看起很誇張。「我不是把照片都拍好後,用一個月就編輯好它。」Xyza想了想,說:「我是一邊拍攝,一邊開始把碎片放在一起,那樣幫助很大。」拍攝時她會寫許多筆記,記住細節和感覺,對之後編輯也有很大幫助。

這是Xyza媽媽工作超過廿年的地方。陽台外,野鳥飛過,偶作停留。(由WMA提供)

僱傭關係不只一紙合約

而且,她覺得外僱這個議題太過複雜,不是一個圖片故事(photo essay)或者一個展覽,便可以完整地探究當中的問題,「我覺得,那不足夠去解釋,我作為一個攝影師的視野。」Xyza稱,「我把它稱為一本『攝影長篇故事』(photo novel),因為它有很多文字,許多個章節的故事交織在一起。不像一般的攝影書,只讓你看到照片,裏面也有文字的故事。」

今次新書,由13個章節組成,整本書內容圍繞她自身家庭,也貫穿了其他外傭的故事,分別有團聚、剝削、愛、得到和失去、希望與夢想等主題。有別於Xyza以往拍攝外傭的手法,多是專注於虐待或剝削,今次她決心展示一個解決方法,「呈現僱主和外傭和諧生活和工作的例子,或許人們可以更覺得,這些故事更有共鳴。」

Xyza提到,她拍攝了一位叫作Jo的外傭,她在1996年來到香港照顧一位小女孩。近20年後,女孩長大結婚了,Jo本來已退休回鄉,但後來女孩有了小孩,Jo還是再次回到香港,照顧孩子,待她如自的外孫一樣。Xyza指,「這三代女性,不是因為一紙合約而連在一起,是對彼此的愛,將她們連繫起來。」

Xyza靜靜地舉機,她形容自己街拍時像獵人,一聲不響地拍攝。(徐尉晉攝)

最困難是拍攝自己家庭

這一年,她共拍攝了8個家庭,除了拍攝香港生活的外傭,也到她們遠在位於菲律賓的故鄉和親人。她認為今次拍攝計劃最難拍的,也是自己家人。

「當你將鏡頭指向你愛的人,你會被迫看到一些平時你視而不見的東西。」Xyza在拍攝過程中,分別訪問了父母和妹妹,「令我們一家人,重溫了許多埋藏內心深處的痛苦回憶,許多我們平常不會說及的問題出現了。那也讓我想起,自己被留低的痛苦。」

她頓一頓,「許多我原以為已離我遠去的痛苦,再次出現。雖然我現在已長大成人,已經30歲了。」Xyza形容,「好像望進鏡子,有時你不喜歡在鏡中看到景象。對我來說,最難是拍攝自己的家庭。」

「現在看照片的時候,我還會哭起來,很瘋狂。」她說。Xyza稱十分重視家庭,「我做任何事,也時常問自己,『這件事會令我父母感到驕傲嗎?還是會令他們感到羞愧?』」

她說,最難是拍自己家庭。(徐尉晉攝)

從街拍到紀實

如果你在網上搜尋Xyza的名字,多會看到她的街拍作品。事實上,她從2014年開始,替本地外傭庇護所Bethune House義務拍攝,街拍以外,也開始了紀實攝影。問及兩者不同之處,她說,「『獵人』與『說故事者』,我想這是一個正確的方法,用去形容兩者的分別。」

她續說:「街頭攝影,我像是一個獵人,我出外、拍攝,是為了自己和母親而拍;而紀實攝影,我在訴說其他人的故事,將聚光燈照射在別人故事上面。」她指,街拍著重於單張的照片,而紀實攝影就需要上文下理(context)、文字,甚至聲音,用一組照片去訴說一個更深入的故事。

獲獎無數的攝影師Xyza Cruz Bacani。(徐尉晉)

帶着尊嚴地紀錄被攝者

2015年,她入選Magnum Foundation Photography and Social Justice Fellow,遠赴紐約深造攝影,「那是我人生中最緊湊的6個星期。」Xyza滿足地笑道,「我學習了如何拍片、錄音,用更具事實性的方法去說故事。那是一個很好的經驗,改變了我的人生。」

課程導師正是Magnum最早期的女攝影師之一、曾拍攝經典照片《擲汽油彈的人》的Susan Meiselas,Xyza說,Susan對她影響很大,她時常觀看Susan的作品從中學習,「她是一個很棒的人,不論是情緒和個人上也對我十分支持。對我來說,她是一位巨星。」

在這位著名攝影師身上,她學會了要照顧自己與被攝者的關係,變得更有同情心。「像她的《尼加拉瓜》計劃,她不是只是被派去到那裏,逗留一個星期便離開。她花了許多時間和努力,直至現在,她仍與那邊的人互相聯繫。」又說:「她教我,與人的關係非常重要,你不要摧毀人們,你要帶有尊嚴地拍攝他們。這是我從她身上學到的東西。」

按此觀看Susan Meiselas攝影集圖輯: 【攝影集】馬格蘭最早期女攝影師 訴說「擲汽油彈的人」背後故事

這天來到灣仔街市拍攝,Xyza說,灣仔是她非常熟悉的地方,經常在這區拍攝。(徐尉晉攝)

就算不想,仍堅持每天都拍攝

「攝影改變了我的一生。2014年時,我誰也不是。」是攝影,使她成為了今天的自己。她稱:「攝影,是一樣我知道會伴隨我,餘下來一生的事物。我常常說,就算我在這個攝影行業再難以維生,我仍會繼續拍照。」她說:「對攝影的愛,對這個藝術的愛,仍然讓我興奮。」

對於年輕攝影師,她也忠告:「你需要非常非常喜歡這種藝術,喜歡攝影,那你就繼續拍攝下去。你要因為非常喜歡它而做,不是因為你想成名,或其他原因。如你愛攝影,不管有多困難,你也會留下來。」

數年前,Xyza曾說過,自己每天都會拍照,就算「感覺上不太想拍」,她仍會走到街上,舉起相機。直到今天,這個習慣依然沒有改變。如今,為傳媒機構工作前,她都會提前到附近街拍。Xyza認為,那是對攝影師的反應,一個很好的鍛練,在尋常的東西中創作出好的作品,當工作時,拍攝起來會更加得心應手。

Xyza說,一張好的照片要「能夠令人發問」,「能夠引起共鳴(relatable),人們可以與此聯繫。」看到照片,人們彷彿看到自己,會說「我也會這樣做」,就是一張好作品。

Xyza街拍時,多採用相機屏幕構圖,很少舉機至眼。她說,那樣看起來沒有那麼具侵略性。(徐尉晉攝)

讓照片有詩性

Xyza說自己有戒不掉的一個「壞習慣」,現在她常要在世界各地工作,因此經常在機場買書,「我在機場寧願買書,也不買食物。」她說:「這是我認識世界的方法,也是我學習變得有創意的方法。因為當你閱讀很多的時候,你腦筋是活躍的,不是停滯的,你會更好地觀察。」

這也是她希望推出攝影書的原因,「你可以觸及它、感受它。它有某種氣味、某種互動,那是屏幕不可能看到的。」新書由香港本地出版社We Press推出,Xyza欣喜地形容是「自家製作」,而她與出版社簽了兩本書的合約,今次這本算是關於她的過去,接下來就是關於她之後的創作。

《活着如風》封面,是一張從露台觀看香港景色的照片,有數隻鳥兒飛過。她說自己特別喜歡這張照片,「我在玻璃後面,那時候我仍是一個外傭,我在家裏面拍攝,而我在拍攝香港。那些雀鳥代表了自由,很有詩意。」她笑說,「我希望我的文字有詩意,可惜不能,所以我的相片有詩意,那不是很好嗎?」

今次展覽和新書的工作完成後,Xyza會休息一下,尚未決定將來的路,這對凡事都計劃好的她來說,非常少有。她微笑說,「我媽媽是個工作狂,連她也對我說,你要回家休息一下。」她對這個計劃所花費的心力,可想而知。

最後,她說:「無論如何,我也與香港連繫着,這是我找到自己的藝術的地方,我找到自己創意的地方,找到對攝影的愛。香港依然是我的家,很瘋狂吧?」

(WMA提供)

攝影師簡介

Xyza Cruz Bacani 出生於1987年,是一名菲律賓籍的駐港紀實攝影師。作為一位曾於香港工作接近十年的第二代家庭傭工,她特別關注移民及人權的議題,希望能藉攝影作品令更多人關心外傭的處境。她曾於2015年獲Magnum Foundation選為Photography and Social Justice Fellow,亦在世界各地進行巡迴展覽,並取得多個攝影獎項。

她更獲菲律賓眾議院通過決議案(HR No.1969)以 特別表揚她在攝影方面的卓越成就。Xyza曾獲各項殊榮,包括被選為2018年度亞洲協會「亞洲21青年領袖」 、2016年「30位30歲以下出色女攝影師」(30 Under 30 Women Photographers) 、《福布斯 》「30位30歲以下亞洲菁英」(30 Under 30 Asia)、2015年BBC 全球百大女性及FUJIFILM大使。她亦是WMA委託計劃2016/17年 、普立茲中心資助計劃(2017)及開放社會基金會「移除高牆」項目(2017)得主。

《活著如風》攝影展
日期:2018年12月1日至20日
時間:10am 至 6pm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實驗畫廊
地址: 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三樓

《活著如風》新書發佈會
日期:12月9日(星期日)
地點:環球大廈正門口報攤
地址:中環德輔道中19號 (鄰近中環地鐵站B出口)
時間:10am至2pm
作者簽名:11:30pm

.公眾導賞(設廣東話、英語、菲律賓(他加祿語)、印尼語)
.Xyza Cruz Bacani 「反轉關係」分享會(12月16日 10:30am 至 12:30pm, 香港藝術中心低層地庫 何鴻章排練室)

活動登記:http://WMACommission.eventbrit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