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屎唔係屎】唔做建築助理 搞升級再造 廢棄水泥變柴灣連儂牆

撰文:王淑君
出版:更新:

香港是一座石屎森林,灰白色的水泥構成了我們引以為傲的高樓大廈。有人嫌棄水泥冰冷,了無生氣;也有人卻認為水泥「博愛」,能夠與不同的建築物料糅合而毫不突兀,Stefan便是後者。畢業於建築學的他,走遍橫街窄巷,「拯救」建築廢料,再混合水泥,用巧手把「無情物」化作滋潤社區的一門事業。

Stefan用別人眼中的「廢物」創業,再把作品貢獻社區,不只是「recycling」,更是升級再造「Upcycling」。(吳煒豪攝)

畢業於建築學系的Stefan,曾在建築師樓任職建築助理。這份職業看似出路不錯,但Stefan卻認為工作處處受制肘,「唸書時學到的,明明是說建築設計以人為本,但至工作時,卻發現一切是以商業考慮優先,再者是客戶要求,真正的用家需要已是其次」。加上在大企工作,讓他有感自己只是公司的一顆「螺絲」,從上班到下班都只能盡「螺絲」的責任,縱然身懷「鎚仔」的技能,公司卻只需他做好一顆「螺絲」便足夠。

漸漸他在思考自己的事業和路向,加上在工作時發現很多建築項目完成後會遺下不少未開封卻被扔棄的建料材料,「原因是判頭在訂購材料時,會預多一點作為後備,一旦出錯了,也有材料補救」,Stefan解釋說。不過,當項目結束後,這些多餘的材料卻會統統被棄置。

水泥本是冰冷的材料,但落在Stefan手上卻竟成為設計帶溫馨感覺的作品。(吳煒豪攝)

水泥是很謙和的物料

Stefan覺得很可惜又浪費,他又發現在工業區中常有不少建築材料隨手放在路旁,更試過膽粗粗地詢問能否拿走,對方竟一口答應,更試過有次可收集到兩包全新的水泥;他也經常會收集搭棚用的竹枝,甚至在盂蘭節後,到戲棚等待收集拆除時的竹枝和其他物資,待日後重用。

「水泥是一種很謙和的物料。」Stefan說很多建築師都對各種物料情有獨鍾,而他便是被水泥深深吸引,「它即使配金,還是配銅,又或是配竹都能駕馭,演化出不同的味道;又或是表面出現了裂縫,甚或有銹水流出來,都不會影響觀感,只會加上一點歲月蒼涼的感覺」。

即看製作步驟:

用冰冷水泥 化作社區「春泥」

剛成立品牌Mr Hammers時,Stefan只打算自己玩玩,在家中的客廳放置些工具,便嘗試創作。起步時,他也有參與市集,售賣水泥創作的用品和裝飾品,至品牌後來建立起知名度,他便開始辦些工作坊,甚至竟然吸引到建築界的前輩前來學習。現時,他已辭去工作,並設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擺放大型工具,全力發展個人創作事業。

「精品的銷售的確帶來一筆收入,但我喜歡在工作坊之中與參加者溝通的過程,例如早前便參與了由青年廣場舉辦的展覽和工作坊,原來參加者不只柴灣街坊,連來自屯門的居民也有,很令我驚喜。現時品牌的收入主要來自合作項目,有藝術合作,也有商業合作,反而銷售的作品已減產了許多。」Stefan說。

一般藝術品在展出時都會被主辦單位珍而重之地圍上護欄,深怕被人觸碰或損壞,但Stefan卻不予認同,「我見到市民真的坐上去、小孩子紛紛跳上跳下地遊玩,又會塗污我放置的水泥牆,那些痕跡都令我很自豪!」Stefan說的,是他早前參與了政府一個公共藝術計劃,為社區設計藝術座椅。他在屯門區一共放置了4張水泥座椅,又擺放了幾幅水泥板,讓區內的小孩子頓時多了一個遊樂的地方。看見街坊開心的笑臉,為他的作品增添了多一重意義。

這張椅子模型是當時的其中一張藝術座椅,其後放在社區之中。(吳煒豪攝)

吸引Stefan的,不只是社區的人情味,還有街頭隨處展現的生命力。「我閒時便會逛逛橫街窄巷,看看可以收集到什麼。偶爾發現不論在渠道,還是在石屎牆壁的狹縫中,都看到一棵棵弱小但頑強的植物。」他不但把這份震懾人心的生命力用相片記錄,更用水泥製作了兩件作品,讓香港人留意「石屎」背後,還真的有「森林」。

Stefan曾為參展而製作了一本書,封面用水泥製作了中上環的地圖,在真正的「石屎」中點綴着一點點綠色。(吳煒豪攝)
創業的目標未必是為了賺錢。我去創業是為了做到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發揮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Mr. Hammers讓我不止做一粒螺絲。因為創作,我還學會了燒悍和電工,能擔當的角色有更多!
Stefan,Mr. Hammers創辦人
這件以街頭水蓋為概念的作品曾公開展出,立即引來參加者欲高價購入,但Stefan斷然拒絕。(吳煒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