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概念產品改善醫療難題 「醫療駭客馬拉松」圓滿結束

撰文:陳彥婷
出版:更新:

研發一件成功的醫療產品,最重要是希望它可有著妙手回春之用。
在全港首個醫療科技駭客馬拉松活動中,由一眾學生及創企代表組成的8隊參賽隊伍,於一周內針對本地醫療體制難題,構思及製作相關產品原型(prototype),活動日前已選出冠軍作品,但無論花落誰家,8小隊的創意已經為現今醫療體系的難題提出突破方案,有助業內人士藉以取經及作參考。

擁有醫療背景,及相關創業經驗的Dr. Robert Chang(左四)在活動中給予各隊寶貴的意見。(吳鍾坤攝)

由香港科技園公司與香港大學攜手合辦,並邀得美國史丹福大學師生參與的全港首項「醫療科技駭客馬拉松」活動,已於日前完滿結束。8隊參賽隊伍須就本港目前所面對的8大醫療體制難題構思及製作產品,以提供紓緩及改善問題的方案。活動亦邀得富醫療科技(medtech)創業經驗的史丹福大學眼科助理教授Dr. Robert Chang前來參與及分享心得,促進兩地師生及創業界的交流。

大會最終共選出了三甲隊伍,但其實除勝出隊伍外,其餘隊伍的概念作品亦甚有值得參考及深思的地方:

冠軍:耆英眼藥水儀器

在芸芸8隊參加隊伍,能夠獲得評委歡心的產品性質似是尋常不過,但卻正正能解決醫護人員每天束手無策的疑難:為長者滴眼藥水的難題。由於長者的淚水分泌較多、容易眨眼,種種因素都令這簡單的動作變成分外艱難,亦浪費了不少藥水。為此,勝出隊伍特別創作出類似睫毛夾的儀器,藉以穩定長者的下眼皮,使醫護人員可輕鬆地為長者滴眼藥水。評委指隊伍能注意到市場上長期未獲解決的棘手難題,並加以探討,更找到病人測試產品成效,而隊伍的致勝關鍵在於它清晰及容易理解的匯報。由此可見,一件好的產品亦需要良好的表達及宣傳手法,才能吸引市場及投資者的青睞。

病人可以手執儀器,令下方的棒狀部分與上方類似睫毛夾的部分穩定眼皮位置,然後只需一按,即可擠出眼藥水。(科技園提供)

參賽隊伍作品:體感麻雀(增加長者動量)

「年紀大,骨頭脆」,不少長者因日常少運動而容易跌倒受傷,但重覆的動作對老人家而言確又苦悶。為鼓勵他們持之以恆,又不需每每動用物理治療師站崗監督,隊伍特別以受大眾歡迎的麻雀遊戲作構思。

長者可藉相應動作來出牌,如提高腳是「碰」,向前走3步是「食糊」,裝置利用套在長者身上的感應儀器聯繫電腦。參加者羅駿軒為香港大學醫學院五年級生,他說現時在醫院做物理治療,都擺設了Wii這些體感遊戲,在職醫生向對他們表示具視覺效果的裝置比起傳統的活動更能有效提升患者對做運動的興趣。羅駿軒對研究新科技略有興趣,但以往黑客活動主要皆由工程系學生「圍來玩」,而是次活動便可讓其他界別的同學都可以了解創業的過程。

藉長者耳熟能詳的遊戲,可以鼓勵他們多做運動。(吳鍾坤攝)

參賽隊伍作品:牙齒感應器(控制病人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往往是厭食症與暴食症病人需要注意的地方。雖然醫生會建議飲食餐單,但病人真正吃多少就只有自己知道。為有效控制病人食量,此隊伍便想到在牙齒上安裝感應器,結構與矯正牙齒的牙箍恰似,可準確記錄病人的進食次數、時間、運動量及有否嘔吐等,協助醫生收集數據,再評估病情。隊員之一的禤彥勳在英國醫療機械系畢業,他表示礙於流程或制度上的問題,香港在醫療硬體技術上仍未見成熟,但如今醫療科技風吹襲到港,他覺得創業界或許能趁機支援,為醫療界帶來新氣象。

治療厭食症或暴食症,往往需要病人的自覺性,但有了這種牙齒感應器,醫生要評估病情就方便得多。(吳鍾坤攝)

參賽隊伍作品:復康手機平台(助病人及早痊癒)

中風,是目前本港第4號「致命殺手」,奪取每年約3千多香港人的生命。中風者能夠走出鬼門關,已屬大幸。但香港床位供不應求,致令約8成中風病人需要提早出院,在缺乏醫護人士貼身的照顧,加上復康過程漫長,病人的復康過程變得更漫長及需耐性。此手機應用程式希望打造一個供病人、家屬、護理者與醫護人員互動交流的復康平台,於程式內溝通鼓勵病人,更可拍攝影片記錄復康運動的姿勢,方便醫生在復診期間仍透過程式,了解患者狀況。

程式內藍、綠、橙三圈代表家人,護理者與醫護人員,而中間的指示便是病人,代表病人需要三方的支持才可以痊癒。(吳鍾坤攝)

雖然各參賽隊伍的作品仍只屬概念階段,日後會否製作正式產品及流通市面仍屬未知之數,不過藉讓更多年輕人參與medtech創業活動,提高業界對科技應用的意識,這對本港醫療界未來的發展仍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