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旅行閱讀】吳蚊蚊:從閱讀中拿回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一個人若不愛閱讀,總能找到理由——工作太忙、資訊太多……在旅行寫作人吳蚊蚊看來,正是因為都市人的生活太碎片化,我們才更加要閱讀,然後從閱讀中拿回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人在旅途中,更是如此。

旅行寫作人吳蚊蚊喜愛閱讀,她認為閱讀的狀態和旅行很相似。(歐嘉樂攝)

書是旅行的好伴侶

吳蚊蚊喜歡獨自旅行,然而,她每次旅行都會帶上一本較輕身的書,作為途中陪伴自己的朋友。她喜歡到人少、安靜的地方,以悠閒的方式閱讀。「很可惜,這種地方在香港比較少。」除了香港空間所限,她也覺得在香港看書大多時候是出於有實際的需要,如工作的需要或想進修一下自己,「那會找不到比較放鬆的心情」。

吳蚊蚊在意大利海港城市Trieste享受日落,也享受閱讀。(吳蚊蚊)

她最近剛從歐洲回來不久。位於意大利邊境、與斯洛文尼亞交界處的海港小城Trieste,她覺得那裏的生活氣氛特別適合閱讀。「那裏其實沒什麼可做,旅客通常會逗留一天觀光,但我每天都帶一本書去碼頭的防波堤,坐在日落下一直看書。」夏天的歐洲日照時間長,直到晚上九點多,太陽才完全落下去,吳蚊蚊把看了三個小時的書收起來,拿出帶來的食物,在海邊野餐。

吳蚊蚊2015年去珠峰大本營走了一趟,行程中以《Into Thin Air》為伴。(吳蚊蚊)

旅行看書更入腦

「閱讀的狀態和旅行很相似。旅行是身體的移動,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而閱讀就是進入作者創造的另一個世界裏。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很老土,但是真的。」吳蚊蚊說。

吳蚊蚊還在人生旅途中尋找答案。(歐嘉樂攝)

2015年,吳蚊蚊去爬珠峰大本營。出發前,她已經看了不少相關的書籍,在登山時,她還拿着一本《Into Thin Air》在路上不斷地讀。《Into Thin Air》是美國作家及登山家Jon Krakauer的紀實作品,曾獲得普立茲非小說類作品獎,90年代他隨登山隊去珠峰,遇到了山難,回去後就寫下了這本書。「我在山裏一邊走一邊看,那種感覺完全不同。有時我所在的位置,正好是他們那些探險家當年走過的地方,好像跟着他們的步伐在走,那種感覺非常強烈。」那些日子,吳蚊蚊捧着《Into Thin Air》讀得瘋狂,早晨起身後看,吃飯、休息的時候看,晚上大家走累了開始休息她還在看。她說,看書除了是與作者對話,也是與自己的對話,「如果我在那種情形下,我會怎樣?或者我有另外的經歷,看書能讓我想起以前的一些經歷,也可能會想到一些寫作的靈感。」

《流浪者之歌》是吳蚊蚊經常向人推薦的書,她說她像書中主角一樣,還在尋找各種人生答案的路上。

所有聲音、所有學問、所有目標、所有渴望、所有痛苦、所有快樂,所有的善與惡,這全部一體就是這世間,一切合在一起,就成為諸事之學,是首生命樂章。
Hermann Hesse《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德文直譯中文版
吳蚊蚊推薦Hermann Hesse《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的德文直譯中文版。(歐嘉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