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三月】中國寫實畫派成藝術市場寵兒,其實這是什麼?

撰文:劉力田
出版:更新:

寫實畫常被現代藝術當作靶子,被揶揄是照片畫。
在中國,卻有一群藝術家堅持創作寫實油畫,並告訴大家:寫實是一種更有力量的藝術;再者,在藝術市場上,其價值亦屢創新高。

現時席捲中國市場的「中國寫實畫派」自2004年起於每年秋季舉行年展。創立初期名字是「北京寫實畫派」,2004年由艾軒、王沂東、楊飛雲等人發起。創立後不久,早已聞名中外的元老級寫實畫家陳逸飛加入,並提議更名「中國寫實畫派」,增加其包容性,全國各地、甚至是海外華人都能加入。於是在一年後的2005年,「中國寫實畫派」正式確立。

「中國寫實畫派」嚴格來說是一個團體而非派系,成員各有師承,然而秉持著相同理念,以艾軒本人的話來說,就是尊重藝術的傳承。在成立宣言中提到,成員推崇理性精神與人文內涵。

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要?

當時國內藝術界崇尚觀念藝術,一些展覽甚至拒絕寫實作品進場,北京一群藝術家希望重振重視基本功的寫實畫而成立團體。由最初期的13人擴展至現時30人,成員包括海內外的華人藝術家。

寫實油畫直觀,能呈現語言所難以表達的情懷,蘊含巨大力量。(艾軒《聖山》190cm×220cm 布面油畫 2009年)

自上世紀50年代紐約的新藝術運動以來,狹義的當代藝術極速冒起,特別是與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不謀而合(或者是有謀而合),瞬即席捲西方。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亦沒有例外,不過受蘇聯時期藝術影響,寫實油畫派系在中國種下了種子,並在今天百花齊放。不少評論都認為,幾百年前由西方發明並宏揚的寫實油畫反倒在在中國得到了延續。

這種趨勢並非由來無據,在中國語義下的傳統是美的,然而在西方語義下的傳統卻屬陳腔濫調,這影響藝術家的發展意圖。從更實際的角度來說,也跟市場有關。西方寫實油畫有數百年歷史,已經出了太多具代表性的大師,在那個文化背景下,寫實的題材已經臨近飽和;這時全新的東方面孔予人耳目一新之感,無論是國內還是外國,對中國題材仍是「飢渴慕義」。事實上,中國寫實畫派將油畫媒介融入東方底蘊,為西方主導的油畫界注入全新美學;大一點來說,整個中國油畫界還有許多創新手法,例如將水墨意境融入油畫,這一風潮下的各種形式,對藝術市場來說都是珍貴的作品。

王沂東《一縷清風》

上面說到「狹義當代藝術」,之所以這樣劃分,因為當代藝術的語義其實相當模糊,字面上是指當下的藝術,但狹義上已經脫離了時間性,泛指觀念藝術。不過,中國寫實畫派認為當代性即是大眾性,他們的簡介上說:「一個社會不能只是少數人的社會;文化也不應該是少數人的文化。」寫實畫較易為大眾欣賞,這也是他們堅持寫實畫的原因,或許亦是寫實畫派得以成功再起的原因。

中國寫實畫派成員名單:

靳尚誼、艾軒、楊飛雲、王沂東、陳衍寧、徐芒耀、何多苓、劉孔喜、袁正陽、郭潤文、王宏劍、朝戈、夏星、張利、龍力游、李士進、王玉琦、徐唯辛、鄭藝、翁偉、龐茂琨、冷軍、殷雄、石良、李貴君、張義波、朱春林、王少倫、徐青峰,還有已故成員陳逸飛和忻東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