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Basel重點】中國藝術家缺席藝聚空間 策展角落展品數大增

撰文:陳奉京
出版:更新:

藝術三月的重頭戲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今年將於3月29號開放公眾參觀,展期三天。至今,官方已先後公佈了所有參展藝廊,主展區「藝廊薈萃」(Galleries)及其他展區「藝聚空間」(Encounters)、「策展角落」(Kabinett)、「亞洲視野」(Insight)、「藝術探新」(Discoveries)和「光映現場」(Film)的展出內容,以及「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Conversations)系列活動。對各展區有興趣的朋友,應儘早做好功課,未買門票的也應儘早買票,除了預購會有一定的折扣優惠外,也因現場只有少量門票發售。
今年展會共有來自32個國家及地區的248間藝廊參展(去年241間),其中28間是新參展藝廊(去年29間),24間是本地或在本地設有展覽空間的藝廊。

2017年「藝聚空間」展出作品之一,韓國藝術家金守子作品《Deductive Object》。(黃寶瑩攝)
2017年Art Basel藝聚空間展出裝置:沈少民《峰會》。(黃寶瑩攝)

12個大型裝置 中國藝術家缺席「藝聚空間」

展出大型裝置的「藝聚空間」,無論是放置的位置還是作品的大小,都使其成為每屆Art Basel的焦點,吸引不少觀眾自拍。負責策展的Alexie Glass-Kantor,已是連續第四年成為這個展區的策展人。今年的策展依然會強調觀眾與藝術品之間的互動,像過往一樣,仍會有一些作品會通過鏡面反映,使觀眾的身體成為作品的一部分,更有一些作品需要觀眾參與其中。

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抱着女兒出席海港城展覽開幕。(歐嘉樂攝)

比起去年有多達17件作品展出,今年的作品數減少為12件,參展藝術家包括Isabel & Alfredo Aquilizan(澳洲菲律賓裔)、周育正(台灣)、遠藤利克(日本)、Ryan Gander(英國)、Subodh Gupta(印度)、Iván Navarro(智利)、Ramesh Mario Nithiyendran(澳洲)、大卷伸嗣(日本)、Jorge Pardo(古巴)、Erwin Wurm(奧地利)、Ulla von Brandenburg(德國)、Nyapanyapa Yunupingu(澳洲)。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去年曾在海港城舉辦展覽,他的泡泡裝置應該給不少香港市民留下深刻印象,而此次的參展作品《Liminal Air Space-Time》亦非常有趣,一塊近乎透明的絲布隨着空氣的流動,塑造出不同的形態。

大卷伸嗣(Shinji Ohmaki)《Liminal Air Space-Time》。(大卷伸嗣)

多年來,這個展區都不乏中國藝術家的身影,去年的17位參展藝術家中更多達6位是來自中國大陸,今年卻一個中國藝術家也沒有,不僅如此,連亞洲藝術家所佔比例也有所減少。當然,參展藝術家來自什麼地區,未必是策展人考慮的重點。

+6
Ulla von Brandenburg, 《Two Times Seven, 2017 Pilar Corrias》,由七面不同顏色的巨型舞台幕布組成,邀請觀眾進入場地作出表演。( Meyer Riegger)

參展藝術家Ulla von Brandenburg、Isabel & Alfredo Aquilizan、Ramesh Mario Nithiyendran及大卷伸嗣,將會與展區策展人Alexie Glass-Kantor一同出席講座。

偶遇於「藝聚空間」:當熟悉變成陌生
日期:3月29日下午5時

Kim Kulim(金丘林), Rose Noire, 2002 Arario

策展角落上年大受好評 今年展出蛙王、小野洋子作品

與「藝聚空間」展區的展品減少相反,今年第二次亮相的「策展角落」,則從去年19個參展作品大增至30個,亞洲藝術家所佔比例也不小。

Harumi Yamaguchi, Anthurium, 1979 NANZUKA

去年在這個展區參展的香港藝術家有李傑,今年則有「老頑童」蛙王(郭孟浩)及已經九十多歲卻老而彌堅的韓志勳。其他參展藝術家包括中國藝術家宋冬、喻紅、彭薇,海外華裔藝術家楊詰蒼、林飛龍,台灣藝術家余政達,韓國藝術家金容翼、金丘林,日本藝術家菅木志雄、Harumi Yamaguchi,在「藝聚空間」亦有作品展出的菲律賓裔夫妻檔藝術家Isabel & Alfredo Aquilizan。

亞洲地區之外,有來自中美洲島國安提瓜的Frank Walter,美國藝術家Andres Serrano、Teresita Fernandez,墨西哥藝術家Gabriel Orozco,意大利藝術家Fausto Melotti,羅馬尼亞藝術家Mihai Olos、Mircea Suciu,希臘藝術家Apostolos Georgiou,埃及藝術家Chant Avedissian。

People write what they think they look like.“Did I look like this when I was born?”
小野洋子
Yoko Ono(小野洋子), Mirror Image (For Hong Kong), 2018 Galerie Lelong & Co

值得一提的是,約翰連儂(John Lennon)遺孀、前衛藝術家小野洋子(Yoko Ono)也有作品在這個展區展出。其作品《Mirror Image (for Hong Kong)》是特別為此次香港展出而作,原作《Mirror Image》曾在去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展出,藝術家在房間裏掛滿古董及現代的鏡子。利用鏡子反映觀眾的作品,在當代藝術中並不罕見,而小野這個作品卻一如其過往的指令藝術(Instruction Art),會指示觀眾與之互動。

小野洋子1965年的行為藝術作品《 Cut Piece》,邀請觀眾剪掉她身上的衣服

+2
Yu Hong(喻紅), She's already gone, 2017 Long March Space

這個展區的藝術家Gabriel Orozco將會出席講座,與M+副館長兼總策展人鄭道練對談,講述他在亞洲及世界不同地區定居的體驗;而藝術家喻紅則會出席講座「女性主義美學:藝術運動與體現」,與其他女性藝術家、團體討論藝術中的性別政治。

藝術家講座:Gabriel Orozco
日期:3月30日上午11時

女性主義美學:藝術運動與體現
日期:3月30日下午5時

亞洲視野展區作品一覽

Yurie Nagashima, Self Portrait (family), 1993 Maho Kubota Gallery
+5

藝術探新展區作品一覽

Gala Porras-Kim, One coil of hide rope, n.d. (L) and One ceramic “wing,” n.d. (R)Commonwealth and Council
+5

除了「藝聚空間」和「策展角落」之外,「光映現場」展區、「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系列活動也非常豐富。「光映現場」繼續由中國多媒體藝術家李振華策展,將會呈現59部電影及錄像作品,包括與本地推廣新媒體藝術的組織「錄映太奇」合作的特別項目「The Future Is in the Past」,將會帶來韓國裔知名錄像藝術家白南準的錄像作品,及中國大陸和香港年輕一代藝術家的錄像作品。展區的所有放映均免費向公眾開放,座位先到先得。

「The Future Is in the Past - 錄映太奇及白南準藝術中心錄像藝術收藏」放映
時長:89分31秒
日期:3月31日下午2時
地點:會展中心演講廳2
第一部分:「Imagined Future - 白南準遺作及早期香港的錄影藝術」
白南準、John Godfredy《Global Groove》(1973年),鮑靄倫、游靜、黃志輝《卡拉[超住(你)嘅]OK》(1990年),馮美華、榮念曾《城市影像》(1990年),鄭智雄、麥志恆《東方紅》(1993年)
第二部分:「Imaginaries Beyond the Past - 設想(流動)影像未來的新一代」
黃炳《太陽留住我》(2014年),陸揚《電磁腦神教!誕生!》(2017年),陳天灼《野餐》(2014年),程然、Item Idem《Joss》(2013年)、鄭得恩《All this hapeened, more or less: Olympiades》(2015年)

+6

2018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
貴賓預展日期:3月27日(下午2時至晚上8時)、28日(下午1時至下午5時)、29日(中午12時至下午1時)、30日(中午12時至下午1時)
公眾開放日期:3月29日(下午1時至晚上9時)、30日(下午1時至晚上8時)、31日(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灣仔香港會展中心
門票:點擊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