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國貨】無名勝有名 十三件國貨好物故事

撰文:陳盈瀛 黃立暉
出版:更新:

國貨就是寂寂無聞。沒有商標,沒有品牌,沒有設計師,但一望見,就會憶起它曾經活過。事實上,每一件國貨都有值得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我們從中精選出13件好物,在新時代中溫故知新。
攝影:江智騫、潘思穎、黃寶瑩

功夫鞋

功夫鞋全由棉布所製,軟熟、吸汗。連鞋底也是由多塊布縫製而成,以幼麻繩將布邊縫合而成的鞋底來得堅固,麻繩也自然形成圖案,美觀、具質感。鞋底加入了中藥物料,也防腳臭。深受唐裝愛好者及武者歡迎。

玻璃膽保暖壺

近年許多人重新愛上玻璃膽保暖壺,除了愛它的懷舊味道,更因為實用安全。有指不鏽鋼不宜用於酸鹼度高的飲品,因有機會令不鏽鋼溶於液體,飲用後會增加人體對重金屬的吸收,玻璃膽則不會產生化學反應,相對安全。不過,玻璃膽容易打破,保溫時效亦較短。(協和號)

工衣

法式工衣是近年時尚潮流不可缺的單品,可以選擇原汁原味的褪色法國舊工衣,也可以選擇美歐日品牌的復刻新品,當然工人階級不是法國人的專利,中國工人也有他們的工作服,同樣是沉實色調,同樣是簡樸無華設計,一件大地牌出品的工衣,索價百多元,媲美COMME des GARCONS。(華豐國貨)

汗衫

上海菊花牌深入民心,更一度是香港勞動階層的標誌。創立於1914年,當時就以質量取勝,特點是使用「精梳棉」。「精梳棉」的製作較繁複,會在過程中清理出多餘雜質,較光滑潔白,不易起毛頭,亦更吸汗。除了各大雜貨店,也是高檔國貨店必售的王牌貨。(協和號)

鉛筆

中華牌鉛筆基本上反映了中國鉛筆工業的歷史,1935年10月8日,「第一鉛筆」的前身中國標準國貨鉛筆廠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創立。1955年,「中國鉛筆二廠」開始了生產利用高線度鱗狀石墨和高級膨潤土製造的「中華牌」鉛筆。1970年,製造任務才讓給「第一鉛筆」廠。木質流滑,刨筆亦不易斷芯。(裕華)

壓花膠拖鞋

1950年代尾出現,流行於整個六七十年代。當時塑膠業開始興盛,中國遂推出大量塑膠製品。一雙膠拖鞋,除了在家中穿著,也會穿上街,所以設計帶點花巧,更有半吋高踭。(協和號)

棉襖

不論今昔,尤其農曆年間,要買棉襖必來裕華,這彷彿成為一種牢不可破的信念。尤其雙馬牌已經有很多年歷史,外面都是真絲,也是人手縫製,不論男女老幼都深受歡迎。(裕華)

葵扇

用植物的葉子人手編織成的扇子,因其外型而得名。特點是輕身又容易生風,從前幾乎是各家各戶必備。葵扇又是國貨中最標誌性的無名設計,沒有特定的廠牌,手藝就是品質保證。圖中這一把不易找,手柄不是一支而是一圈,方便掛起收納。(朱榮記)

搪瓷杯

搪瓷也被形容為中國的琺瑯,是塑膠以外,大量於全國產製的物料。搪瓷抗酸性高,耐熱耐冷,甚至可以直接用於明火,所以幾乎能造成任何餐具,甚至醫療用品。最出名就有上海白鵝搪瓷,厚實耐用,而一般家用的杯碟則比較薄身。(朱榮記)

手帕

這以麻紗製作的手帕,跟其他功能性的手帕不同,它做出來不過為了作欣賞用途,讓人拿在手上好看。當中繁複的圖案,除了刺繡,更有着「抽紗」的工序,做成一個個具紋理的空洞圖案,是非常精細的功夫。(裕華)

缸瓦錢鼓

源於四五十年代的佛山,稱作錢鼓而不是錢罌,是因外形似鼓而得名。以缸瓦製造,成品廉宜,拿上手很重身。底部沒有開口,想將金錢取出就一定要狠心打碎,藉以教育子女不可隨便用錢。目前已停產,市面所見的已是貨尾。(協和號)

乒乓球板

國產紅雙喜乒乓球板絕對有名。要識別一塊好的乒乓球板,先看底板是否平坦,然後用耳聽,一手持握拍柄,另一隻手食指彎曲,用指關節叩打底板各部位(用力要均勻),如聲音基本一致,說明彈性均勻;如聲音差異較大,則說明彈性不均勻。擊出聲音愈清脆,說明底板的彈性愈好,底板偏硬,擊球速度快。聲音比較鈍,說明底板彈性一般,底板偏軟,控制效果好。(裕華)

絲巾

絲巾一直是裕華的得意產品。品牌所掛的是裕華國貨的招牌,打着100%天蠶絲的名目,品質有保證。而以這高質物料製作,約售1,000多、2,000元,算是穩當合理,看起來跟歐美奢華名牌vintage出品沒兩樣。(裕華)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