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從甲骨文領略象形文字魅力 踏入公元前古人世界

撰文:翟啟豪
出版:更新:

最近上映的科幻電影《天煞異降》,講述了一個文字如何影響思維的故事。研究文字,研究的其實是文字背後的思維方式,那麼,從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我們是否能看到古人如何思考?

最近在商場舉辦的甲骨文展覽,提供市民認識古文字的機會。(翟啟豪攝)
展覽展出三件刻有甲骨文字的甲骨龜板及牛肩胛骨珍品。(羽珍甲骨古文化研究學會)

甲骨文發現史 只有百餘年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精通金石學的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因病派人前往藥店買藥,親自查看藥時,在一味叫做「龍骨」的藥上發現刻有類似文字的圖案,之後便將藥店的龍骨全都買下來並作研究,研究得出上面的文字圖案出自殷商時期,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有三千多年歷史的甲骨文,從此再次走入人們的視野,後人稱頌王懿榮為「甲骨文之父」,儘管學術界對於王懿榮發現甲骨文的過程一直存有異議。

3400年前,巫師將這種文字密碼刻畫於龜甲或牛骨上,為晚期的殷王室作占卜之用。然而,甲骨文不單是占卜文化的根源,所記錄的內容更包羅萬象,當中更涵蓋了相似於現代人所理解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範圍的知識。由於甲骨文只在貴族皇室之間流通,一直都沒有在民間流傳,直至1899年被王懿榮發現,至今依然有不少人醉心於研究這種類似於密碼的古代文字。

現在地球上有的東西,過去一定存在;現在已經存在的,未來亦會繼續發生。我們可以從研究3000幾年的生態環境,推斷未來地球上的生態。
黃競新
黃競新教授於2014年創辦「羽珍甲骨古文化研究學會」,推廣甲骨文跨領域研究及教育。(羽珍甲骨古文化研究學會)

散盡家財 本港專家醉心甲骨文

本港甲骨文專家黃競新教授於2014年成立「羽珍甲骨古文化研究學會」(前身為2001年成立的「華夏甲骨學研究中心」),因而耗盡了退休金,現居住於公屋。她認為,甲骨文研究不在於認字,那「應該是百多年前的人做的事」;她深信甲骨文記載了先人的智慧,因此應研究甲骨文上所記載的事。學會成立後,多次舉辦研討會、講座、課程等,推廣甲骨文跨領域研究及教育,最近主辦「甲骨古文迎新歲」展覽,希望拉近古代文字與現代人的距離。

展覽除了可一暏三件刻有甲骨文的甲骨龜板及牛肩胛骨珍品外,亦展出五幅香港及台灣名家的甲骨文書法作品,以及九套重要的甲骨學論著及著錄專書,提供市民認識和欣賞甲骨文的機會。展覽設於荃灣一座商場內,場內的甲骨文生肖動物蓋印吸引不少途人好奇上前了解,但展覽的內容和商場的氣氛卻始終有點格格不入,令觀眾難以細心欣賞展品。甲骨古文或許對現代人來說相當陌生,加上至清末時期才被發現,對現代漢字發展的影響微乎其微,然而對文化藝術、書法、歷史的研究卻有一定幫助,如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利用甲骨文物上所記錄的資料,證實及修訂歷史記載。

觀眾可於場內收集甲骨文生肖蓋印,以別開生面的形式了解古文字。(羽珍甲骨古文化研究學會)

「甲骨古文迎新歲」展覽

日期︰即日至2月3日

地點:荃新天地2期中庭(荃灣楊屋道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