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內藝文空間  屯門「清山塾」創辦人:新界西可以更好玩

撰文:洪昊賢
出版:更新:

談到香港的藝文空間,很自然會想起灣仔富德樓、土瓜灣牛棚藝術村、石硤尾JCCAC,還有中上環的眾多商業藝廊……總之與屯門無關,屯門人要看展覽,往往要長途跋涉。兩位資深文化工作者胡敏儀(Wendy)及洪永起,在與清涼法苑商談過後,決定把法苑旁曾廢棄的幼稚園重新經營成藝文空間「清山塾」。
「屯門會唔會太遠呀?會有人睇Gallery咩?」兩位主理人笑說,「新界西都好多人鍾意文化藝術。」

位處清涼法苑之內,附近亦有不少民居,清山塾雖然沒有想像中偏僻,但的確不顯眼。(洪昊賢攝)

佛門清淨地 七八十年代曾為幼稚園

清山塾位處清涼法苑內,從西鐵兆康站往嶺南大學方向走,不到十分鐘就到,但並不容易發現。主理人之一的Wendy十多年前已經知道這個地方有煮齋,也會跟家人來,這兩年間得知法苑想接納一些文化藝術的想法,於是就與文學雜誌《字花》的前行政總監洪永起着手計劃,在裏面搞一個藝文空間。

清山塾位置圖。(清山塾)

「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因為他們也希望有一些事情發生。」Wend說。清山塾原址於七、八十年代曾為「佛教見修幼稚園」,後來亦開過茶館,停業後該地一直懸空。雖然是「佛家重地」,清涼法苑卻沒有對空間使用有太多限制。總面積有近六千呎的的清山塾,分為Cafe、書店和展覽場地,中庭還有佔地面積最大的公共空間。

兩位主理人都有多年藝術行政經驗,左為胡敏儀,右為洪永起 。(洪昊賢攝)

新界文藝空間……「大會堂個啲?」

兩位主理人,一個住在錦上路,一個則是最近才從元朗搬到清山塾附近。談到新界西的文化空間,洪永起笑說:「大會堂那種?」

Wendy以前從事金融行業,後來轉行做藝術行政,因為相信藝術的力量更值得推廣。她說,新界真的比較少藝廊,雖然錦田和屯門工廠區都有一些藝術工作室,但如果不包括位於火炭的伙炭藝術村,又確實沒有很多地方可以去。與富德樓、JCCAC和牛棚這類文化空間比較,他們希望更多站在新界西的角度去看「清山塾」。「大家太習慣看藝術電影就去百老匯電影中心,看展覽就去中環。」洪永起起說,他和Wendy在計劃空間時,沒有做關於藝術空間的資料搜集,「如果不是這件事發生了,你不會覺得原來新界西可以有這些。」

清山塾既有室內展覽空間,也有佔地最多的戶位公共空間,右圖為藝術家岑愷怡的戶外裝置作品《彩虹系列 II》。(洪昊賢攝)

屯門遠嗎? 有人專程從離島來

對藝術家來說,在屯門擺展會是一件奇怪的事嗎?Wendy起初也曾有些擔心,但接觸下來發現其實又沒有那麼困難:「有些藝術家會覺得距離是另一種挑戰,亦有的來過之後覺得這裏有很大可能性。」清山塾最近就有藝術家林東鵬和劉學成構思的藝術計劃「園林天成」,兩位藝術家以學員身份參與十堂社區盆景,最後與其他學員一同創作盆景作品,放置於清山塾內。

「約朋友經常都在外面。」住在新界多年的洪永起,有時將清山塾當成是逼朋友進來新界的方法,不過也有人「不逼自來」。「有次有個住離島的客人,專程坐車過來,坐足一日,因為原來很多餐廳不允許帶寵物,但這裏可以。」看似隔世的清山塾,洪永起卻認為其實非常「入世」:「其實對於元朗、屯門這些地區,很多人未試過來就抱怨很遠,而這裏其實很近西鐵站……」

書店和Cafe是清山塾主要的收入來源,書店多賣文化藝術類書籍,Cafe則主打新式素菜。(洪昊賢攝)

自主營運 盼與社區有更多接觸

在書店經營困難的年代,單純的書店或藝術空間很難營運下去。清山塾只在個別項目申請資助,主要營運收入還是從書店與Cafe處得來。號稱「文化大廚」的洪永起負責Cafe的新式素菜,而書店售賣的書籍則以文藝類居多。洪永起說:「其實有沒有資助也會繼續做,單純靠書店和Cafe未必能長期維持。風險一定有,但起碼試過。」清山塾至今已舉辦過多個文化活動,包括電影放映會、工作坊、詩會及與屯門有關的講座。

店內招牌小食:彩虹雜菜批。(清山塾)

兩位主理人透露,現時來過這裏的,都以家住新界西的人為主。儘管離西鐵站不遠,但畢竟不是街鋪,較難發現。「其實也試過貼街招,但一日不夠就不見了。現時大家都是自己找上門來,透過Facebook認識我們,當然都有自然流入,但不算多。」Wendy笑說,自從有人報導之後,不少人根據報導找上來:「有時我想,如果沒有這些報導呢,是否就不會再有人來?我們應該怎樣找這些人出來?怎樣和這個社區接觸更多一點?」在試業階段,清山塾仍在摸索與社區的關係。

不止是藝文空間 塾是學習的地方

每三個月,清山塾就會有一個主題,最近這次的主題是「這裏」。兩人都說,這裏與其說是一個藝文空間,不如說是一個社區空間;比起成為一個「打卡空間」,他們更重視與社區的互動及想像,以及居民對自己居住地區的認識。舉辦過的活動如「園林天成」和「集碗計劃」,都是社區協作性較強的項目。

「新界西其實有更多可發展的空間,不但人口多,而且有不少鍾意文化藝術的人,可能性好多,問題只是有無人嘗試。我自己是期待新界西有更多好玩的東西。」洪永起認為,新界西應該有更多這類空間;Wendy則說不止新界西,整個香港也應該有不少這類尚待開發的空間。

鄧先生一家住在附近,第二次來清山塾,覺得這裏有城市裏難得的安靜。小孩也在這裏找到他玩樂的方式。(洪昊賢攝)

清山塾叫「塾」,因所在地本是幼稚園,也寄託了兩位主理人的期望,使這個空間成為「互相學習提升的地方。」四年前,Wendy從金融行業轉行藝術行政,正是看見藝術的力量——「每個人都可以在藝術裏得到一些東西。」

而洪永起則認為清山塾代表了某種可能性:「一些因為離市區太遠而不參與文化活動的人,清山塾可能是其中一個方法。食葷的也可以試食素,旁邊淨恩小築有比較傳統素食;我們則有些西式的素食,這又是可能性。不打卡、不用手機,靜靜地朋友相處,一個人慢慢『hea』,都會是可能性。甚至自己和同事的關係、同社區的關係,都可以試和探索。」

清山塾

地址:屯門屯富路清涼法苑內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五 12:00-21:00;星期六、日 11:00-21:00

網站:casphal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