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樂.渡海篇】船上發呆才是正經事 搭客︰如進入另一時空

撰文:陳奉京 鄺曉恩 朱珮茵 黃沛鵬
出版:更新:

作為沿海城市,船亦是香港的一種重要交通工具,主要有渡輪和街渡。船程長則以小時計,用作跨境之用,短則數分鐘,僅跨一個海面。同樣是在水中央,同樣隨浪搖晃,不過在不同的船閱讀,感受卻可以很不一樣。
攝影:龔慧、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阿嵐——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表演系,搬進索罟灣約 3 個月,現為兼職書店店員,閒時參與不同 類型的藝術創作。

早上8時35分,記者從中環坐船到索罟灣跟受訪者阿嵐見面。阿嵐是書店兼職店員,搬進索罟灣約3個月。那日天氣很好,陽光猛而不烈,特意選坐渡輪上層室外的位置,吹吹海風。隔着茶色玻璃觀察空調廂內的乘客,大都在看手機、聊天或小睡,當時還以為除了實在的搖晃感,大概跟坐其他交通工具並沒兩樣。下船後沿島走了一圈,便跟阿嵐登上另一艘前往香港仔的船,隨即展開在船上閱讀的旅程。

船上的氣氛對閱讀亦至關重要,阿嵐覺得住在小島的人本身就有種偏向休閒的 特性,跟中環人很不一樣,感覺都是不怕趕船,可以抵抗主流的一群。

相對私密的閱讀時空

跟中環的渡輪截然不同,這款街渡沒有亮麗的外表,沒有空調設備,也沒有玻璃窗分隔,充滿古色古香的味道。上船的都是島上街坊,整艘船有如阿嵐之前所講,即使假日某些時段也不過寥寥四五人。阿嵐找了個靠船尾的位置坐下,船一開出便開始閱讀。船上很靜,摩打聲以外,只能聽到海浪聲和自己閱讀時在心裏默念的聲音。「對比平日在街上或其他交通工具上,聽到上班族聊及的八卦,船上的人都是鄰里,多數閒話家常,很少會很吵鬧地傾偈。」

船上沒有廣播聲和電視聲,也沒有沸沸揚揚的人聲,阿嵐表示,相比在其他交通工具,在船上讀書感覺比較私密。或許因為從前住在市區,昔日習慣坐巴士、地鐵的阿嵐感受特別深。「可能是因為整個氛圍,又可能是因為海,加上搖晃的感覺,我恍如進入了另一個時空。你不會在踏入地鐵後有這種感覺,但坐船會。」阿嵐如是說。

看書又看景 發呆沒所謂

船程同是35分鐘,但街渡速度比渡輪慢,閱讀了差不多10分鐘,阿嵐便合起書本望向遠方的山景,跟記者聊天。阿嵐說在船上看書容易感到暈眩,所以需要不斷停下來休息,就像從小我們便被教導閱讀時要注意眼部健康,每讀20分鐘,要休息20秒及望向20呎外的景物。因為搖晃的關係,在船上閱讀的限制就更大了,阿嵐卻指出坐船的另一個優點:「在地鐵、巴士,你不能無故發呆,因為身邊的人太近了,但在船上發呆卻完全無問題, 坐船本身就應該是處於一個呆呆滯滯的狀態,大家都是這樣的,相反你若是很精明地在用電腦或做其他事才顯得格格不入。」在船上閱讀,你可以恣意放空,輕鬆地欣賞自然景色,不論是雙眸還是心神都可以充分得到休息。

以前讀散文, 裏面形容天氣和煦、大海波光粼粼, 讀書那刻只能想像, 現在卻能像觀眾去閱讀。
阿嵐
阿嵐說,在船上閱讀和望海的時間多了,連對天氣 也多了感應,如今望海浪便知風勢,也知陽光。

學會用文字 感應自然

街渡在模達灣有站,阿嵐告知,她認識數位本地作家居住於此,同樣要靠街渡往返市區,途中望着同一片大海。記者想起阿嵐早前的說話:「以前讀散文,裏面形容天氣和煦、大海波光粼粼,讀書那刻只能想像,現在卻能像觀眾去閱讀。」望着跟作家眼中的同一個大海,昔日只能意會的景象,如今都盡在眼前,書本上的文字瞬間都鮮明起來。阿嵐說自己比起以前多看了有關自然的書,最近更讀到一本是有關海岸線的。她也說,以前看天氣是抬頭望天,現在卻望海,望海浪知風勢,也知道陽光。記者跟阿嵐一同凝視着閃爍如鑽的海面邊聽她說:「現在多了感應天氣變化,閱讀文字的時候有了經驗,跟自然也多了一點感應。」

一人一種閱讀體驗

阿漢 (冷氣技工)

01: 你會在交通工具上讀書嗎?
漢: 很少,比較多在交通工具上打機或小休。通常很趕時間才會坐港鐵,而且車廂太逼,看書感覺會阻到別人;坐船時間太短,感覺剛把書本取出便到岸了,所以不如欣賞船上風光;有位坐的話會在巴士上閱讀,因為比較靜,而且讀書讀到睡着了都幾開心。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