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環】迷上城市天際線 中國攝影師特別方法拍出黑白香港

撰文:潘浩欣
出版:更新:

購買新相機時,我們希望相機像素高,最好能拍4K影片,這個小小孩盒子滿載各種欲望。中國攝影師史國端的相機,卻是一部沒有玻璃鏡片、貨車般大的黑盒,他甚至曾在內休息睡覺,創作與生活交融。

「骨子裏頭,針孔曝光的時間長度與我的心境吻合。我總是想到生命的短暫,所以做什麽事情,都是盡可能地拖,無限制地放慢,再加上最後得到的影像的那種朦朧的不確定性,更讓我覺得深不可測。」
史國瑞
史國瑞覺得香港的城市天際線十分突出,氣勢懾人,圖為作品《星光大道 2016年7月2日至3日》。(10 號贊善里畫廊)

「人們追求的是高科技,越來越精細,越來越專業化,都追求用好幾十萬元的設備進行影像創作。而我反其道而行之,一個破盒子,甚至不用花錢……」史國端多年來製作「照相暗盒」拍攝城市景觀,曾到訪上海、北京、洛杉磯、三藩市等地拍攝,製作出黑白倒轉、視點奇異的照片。他曾製作貨車般大的暗室,曝光時間由幾小時至幾天不等,時間太長久,他甚至在暗盒內休息睡覺。

史國瑞創作方式一點也不簡單。首先按照拍攝景物的大小,先建構大型帳篷或暗盒空間,再將大幅相紙貼在裏頭;然後將暗盒一端開個數毫米的圓針孔,即是「沒有玻璃的小鏡頭」,讓光線投射到相紙之上。我們拍照時總會依靠內置的測光錶調至準確曝光,但他卻依靠經驗和主觀判斷,在沒有取景器情況下,他不知道構圖是否準確,只能在暗房沖曬出來後才看到創作成果。因此,每次拍攝新事物也要摸索曝光時間,史國瑞曾說:「不行就再去拍,為了一件作品往返好幾次是經常的事。」

從不斷往返、重複的創作經驗中,他悟出人生道理:「骨子裏頭,針孔曝光的時間長度與我的心境吻合。我總是想到生命的短暫,所以做什麽事情,都是盡可能地拖,無限制地放慢,再加上最後得到的影像的那種朦朧的不確定性,更讓我覺得深不可測。」

《從九龍遙望香港島2016年7月15-16日》中,史國端以高角度的拍攝手法,突出維多利亞港的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大廈。(10 號贊善里畫廊)
史國端的影像如菲林般黑白反轉,令人以抽象、錯置的角度重新審視熟悉的景物,從而思考「黑白顛倒的社會是個怎樣的世界」,圖為作品《東區走廊 2015年8月15-16日》。(10 號贊善里畫廊)

倒轉黑白 香港的另一種色彩

我們習慣閱讀色彩豐富的影像,當觀賞黑白影像時,總會有抽象、陌生的感覺,圖為史國瑞作品《立法會綜合大樓 2014年5月8日》。(10 號贊善里畫廊)

曾在世界不同城市拍攝的史國端,一直覺得「香港的城市面貌很迷人,城市天際線十分突出,氣勢懾人」,今次展覽的作品便將鏡頭對準香港。從2014年至今幾年間,他到訪中環、金鐘、跑馬地、土瓜灣等地尋找創作靈感,多以鳥瞰角度去拍攝,讓人體會到高樓森林、新舊交錯樓房的壓迫感。一系列作品顯現出一個外來者對香港的無比好奇心,他曾經從會展正後方的高處拍攝,黑色抽象了的建築,就像小鳥般往高處飛。

在《從九龍遙望香港島 》作品中,他以高角度的拍攝手法,突出維多利亞港的連綿不斷、高低起伏的大廈,部分作品約長4米。 由於照相暗盒拍製的照片為負片,影像如菲林般黑白反轉,令人以抽象、錯置的角度重新審視熟悉的景物,讓觀眾不禁思考,「黑白顛倒的社會是個怎樣的世界呢」?

 

史國瑞「捕光捉影」展覽

展期:即日至4月23日
地點:10 號贊善里畫廊(中環10號贊善里)

中國攝影師史國瑞(網上圖片)

藝術家profile

史國瑞,1964年出生於中國山西,目前於美國紐約生活及工作,其所拍攝的大型標誌性攝影作品使用針孔攝影技術,在照相暗盒內進行創作。作品包括上海城市天際線、香港城市天際線等,作品得到世界各地知名美術館收藏,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三藩市笛洋美術館、芝加哥當代攝影美術館、南韓首爾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