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繼續微縮】把玩美感 微縮世界的吸引力法則

撰文:黃立暉
出版:更新:

上回在「加油煮吧香港人!煮飯仔背後的創意真相」一文中約略提到一個較抽象的藝術欣賞概念 ─ 美感距離,今趟用幾件近年老是常出現的微縮模型,深入淺出地為大家介紹番。

(slinkachu ig圖片)

其實每件作品都與觀眾有一種關係,兩者關係密切與否在乎兩者的「距離」。這不是空間上或時間上的距離,而是一道心理距離。既然這無關於空間或時間,什麼元素可以「拉近」或「拉遠」物我之距?什麼也可以。這視乎觀眾的主觀點及身處於何種社會文化。例如多年前一齣電影《奪命狂呼》第二集,導演為了在既有的故事模式下令觀眾更驚嚇,唯有「拉近」電影與觀眾間的距離,安排片頭第一名被殺的女主角在戲院中遇害。在戲院中看戲的觀眾(當年在戲院看戲仍屬主流)看到演員在戲院被殺,「戲院」便成為拉近兩者關係的共同元素,觀眾因而更「近」地感受到女主角被殺時的氣氛,於是更感不安。這類橋段往後在不少鬼片或驚嚇片中經常被用到,在泛濫之前,的確能有效地將恐怖感提升。

近年微縮模型的創作趨勢也有相類似的情況。我們選了幾種較受歡迎的風格與大家參詳一下。

日本代表:杯緣子

(網上圖片)

杯緣子是日本一家名為奇譚クラブ(奇譚CLUB)所創,由漫畫家田中克己設計。杯緣子本來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女孩人偶,妙的地方是她生來就被設計成置於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容器之上。真實的容器成為了我們與杯緣子拉近距離的橋樑。大眾對她的熱愛一下子爆起來,甚至有收藏各式杯緣子的人為她設置facebook粉絲專頁,分享杯緣子如何「參與」自己的生活。

另一個令杯緣子大受歡迎的原因,是她各式各樣的鬼馬姿勢。日本電視台更曾邀請過草彅剛模仿杯緣子的「高難度動作」,作品與觀眾間的距離、真實與虛擬間的關係變得更模糊,非常好笑。

英國代表:Slinkachu

倫敦畫家Slinkachu亦深明此道,將各式人偶置入我們每天經過的公共空間之中,可能在一個坑渠上、老鼠洞外、垃圾洞口外、被拋棄的空罐中。每一個人偶所做的動作,例如露宿者人偶透過煙頭取暖,又或者情侶人偶在俄羅斯用監視鏡頭拍照,都給予人充足的空間想像及反思,稱之為裝置藝術亦不為過。

德國代表:Miniatur Wunderland

Miniatur Wunderland本來是極傳統的微縮模型創作單位,但到近年的規模愈做愈誇張,根本建立了一整座城市,當中的細節亦愈來愈「真實」,例如大廈會出現「火警」情況,然後消防車會自動駛往現場「撲滅」火災;機場不但有飛機,而且真的可以起飛;更會有人在水上遇溺,會有警員在旁「調查」。Miniatur Wunderland可能是傳統微縮模型中規模做得最大最細緻的單位。

適當時候,Miniatur Wunderland亦會適當地「拉近」模型與讀者間的距離。例如在過去的復活節,便在極龐大的模型作品中安排兔子孵蛋的橋段,畫面雖然有點無厘頭,卻出奇地得到好反應。

香港代表:Tototon Lai

以製作香港傳統場景見稱,例如屋邨、涼茶舖、茶餐廳等。有網友將《龍珠》角色魔人布歐figure放在這些傳統場景上,令人想起魔人布歐曾經用過一招「變形光線」把人變成紙黏土後再用來建小屋的漫畫情節,而今天他反過來被人放在「小屋」之中,事情又變得非常生鬼。

(Tototon Lai facebook圖片)
(Tototon Lai facebook圖片)
(Tototon Lai facebook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