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風球】一拍打出鬼影變幻球 新興運動旋風球首辦中小學公開賽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旋風球是一種結合網球、棒球和羽毛球運動技巧的新興運動,自去年由台灣引入香港,至今已有超過30 間中小學的學生接受訓練,上星期更舉行全港首屆「香港旋風球公開賽」,有3間中學和2間小學參與。
攝影:梁鵬威

有「鬼影變幻球」之稱的旋風球,有「上飄」、「側飛」、「急墜」等球路,變化多端,但原來門檻絕對不高,沒有做運動習慣的人也容易上手。當日更有小學生僅僅練了4天就能出賽,奪得中學組亞軍的筲箕灣東官立中學,也只是練習了一個月。

刺激好玩但安全性高

樂善堂梁黃蕙芳紀念學校的小五學生,開初被旋風球的名字吸引,對這項運動十分感興趣,玩過之後都覺得刺激好玩。今次參賽他們只是練習了4天,每天練一個半至兩個小時,雖然屈居亞軍,但表現也相當出色,各隊員都出盡渾身解數。帶隊的葉老師指,旋風球相比起其他運動的身體碰撞較少,受傷機會較低,相對較安全。今次參賽是試驗性質,來年學校都會繼續開辦課程,讓同學繼續訓練球技。

球路多變 重視團體精神

除了安全性,浸信會天虹小學的黃老師認為,旋風球接球時需要溝通清楚前排還是後排接,可以訓練學生的團體合作;而同學們就表示易上手和剛柔並重,是吸引他們玩這項運動的原因。另外,奪得中學組最有價值球員的莊家標同學覺得,旋風球球路多變,接球有挑戰性,發球時又可以控制球旋轉的形態,十分好玩。作為隊長的他,又認為最重要是團體精神,要時刻鼓勵隊友,不要埋怨。

旋風球創始人賴照勳教練應邀首度來港參與表演賽,為大家示範了不少特別的技巧並與學生交流。

旋風球源自於台灣,創辦人賴照勳教練這項運動源自於台灣,去年才正式引入香港。創辦人賴照勳教練開初在美國接觸旋風球的原型-Trac Ball。他看到Trac Ball有潛力,可以做出不訓練和變化,只拿來當玩具有點可惜,所以在2006年將旋風球引入台灣。過程中他研究球拍及球的設計,並編製出標準玩法及比賽規則使之成為運動項目。目前在台灣不同地區、中小學等都成立了旋風球運動的屬會、教育實驗課程、及課後班方式在進行推廣。

精心設計球拍和球 創出多變球路

旋風球拍和旋風球都經賴教練精心設計,助球員打出「鬼影變幻球」。球拍分兩種,都是網形的球拍,以堅固的質料製造,拍面帶有一條凹槽方便接收來球。專業球拍增加了手把防滑,以及球拍頂端用來加強旋風球旋轉的軟膠,賴教練指其作用如棒球投手把球投出去時,手指頭最後會摳一下,讓球旋轉。這設計可強化球手攻擊時的變化球威力,適合比賽球手使用。而基本球拍就沒有頂端的軟膠,適合入門人士。

旋風球的大小與網球相若,比較輕身,它的表面附有像哈蜜瓜表皮上的紋路,配合球拍上的軌道和軌道末端配置的一層軟膠,發出的球就能高速地旋轉,使球員輕易打出飄忽球,創出不一樣的球路。
 

旋風球比賽場區沒有球網,每邊場區為10x10米,整個比賽場區是由三個正方形組成。

玩法簡單易上手

旋風球比賽包括單人對賽和六人團體賽,單人賽中分別設有兩個龍門置於兩隊的底線,然而團體賽則沒有龍門設置。在旋風球得分方法非常簡單,球員只需要將球擊落至對手場區或龍門裏,便可取得分數。在團體賽中,兩隊球員各佔一區,一攻一守輪替進行比賽,而六位隊員需要如排球賽事般前排3人後排3人並輪流發球。接球後需即時反擊到對方場區,不可多踏一步,更不可以如排球般一傳二傳三傳。若果旋風球接觸到球員身體、越位(後排超越前排)、持球超過5秒、彈球超過3下,一律視為犯規,直接失分。

正常的打球姿勢是左腳踏出,右手持拍,手臂與手肘成90度。發球時先將手肘向前伸,再到手臂,拍面正對前方,軌道對準發球落點方向,然後手腕向前一揮,就能成功發球。接球時持球拍正面迎向前方,使拍面朝向旋風球飛來的方向,待球進入球架,順勢將球沿軌道滑入網底。有一個重要技巧,接球時不要持拍太緊,可稍稍放鬆,使球拍微微後仰,這樣接球效果更佳,否則球很容易反彈撞出。

旋風球總會創會主席彭樂謙(中),帶領香港旋風球教練代表團,在比賽當日跟台灣代表團作表演賽。

台灣的旋風球發展成熟,而香港旋風球總會於去年才成立。旋風球總會創會主席彭樂謙從事學校輔導工作多年,由於深感不少弱勢學生欠缺自信,去年遠赴台灣接受賴教練特訓,把旋風球引入香港,希望藉此把弱勢學生拉到跟其他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彭教練已建立香港的教練制度和訓練運動員,希望未來把旋風球發展成社區運動,令更多中、小學生甚至長者可以體驗旋風球的好處。

*有興趣購買旋風球試玩一番的話,可以按此,價錢由$150-$400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