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齊講戲】以黑白片作溝通橋粱 傳承昔日社區文化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看電影除了消磨時間,有想過它亦能成為兩代間加深認識的媒介嗎?
電影文化中心連續第六年舉辦「舊電影、香港情—老幼齊講戲」,活動包括社區放映、映後導賞、長幼溝通工作坊及老人院探訪。通過觀看黑白粵語片,小學生能認識舊日香港和社會變遷,老人家則能藉此重溫年輕情懷,更重要的是能成為溝通橋粱,讓兩代見面時更易打開話匣子,亦有助文化和歷史傳承。
攝影:黃寶瑩

電影文化中心今天來到觀塘基法小學,為五、六年級同學播放來自1960年的《神童擒兇記》。雖然是黑白片、沒有字幕,昔日的廣東話口音又與現時不同,但同學仍看得投入,不時拍掌大笑或歡呼。

黑白片不等於沉悶
第一次看黑白片,學生們反應不一,有人看得津津有味,亦有學生呼呼大睡,但大部份學生都被內容深深吸引,當劇中人物互相進逐時,學生們緊張得暗暗低呼;當有角色慣性把單腳放上橫凳時,又因畫面滑稽而哈哈大笑;亦有同學第一次看黑白片,因大片的單一色塊感覺似鬼片而大叫「好驚」。

播放完結後,文化評論員曾肇弘(Eric)開出一張張劇照,問在場的學生是否認識當中的懷舊物件或場景,如收音機、士多,意外的是,大部份學生都認識這些在現在來說有點「老土」的事物。但當Eric問到是否認識劇中的小女主角時,大家便一臉茫然。

「這是著名影星馮寶寶呀!很多老一輩都十分喜歡她呢!」謎底揭開後,學生們才後知後覺地發出「哦!」的驚呼聲。

左起:張卓濤、顏柏海、潘詩婷及方雅然。

就讀六年級的方雅然和張卓濤表示,因為沒有字幕,演員說話時語速又略快,有時會聽不到對白。方雅然最深刻的,是當時物價非常低:「好羨慕當時士多賣的都很便宜,如果我拿著一百元回到過去,便是個大富豪!」又急不及待想跟祖母討論影片內容,想問問祖母童年時的生活狀況、社會建築是否與《神童擒兇記》一樣。

而就讀五年級的潘詩婷和顏柏海對劇中人物的衣著看法不一,詩婷認為當時的打扮跟現代差不多,柏海則認為昔日的爆炸頭髮型換到現代會十分奇怪:「我不要電爆炸頭!」

「舊電影、香港情—老幼齊講戲」連續六年舉行,過往曾放映《十兄弟怒海除魔》、《阿超結婚》、《難兄難弟》等黑白片,選片方面,Eric表示會以老少咸宜和喜劇為挑選方向,期待老人家和小學生都投入其中。「現代影片以彩色為主,小學生又愛在youtube看短片,擔心他們不太接受90分鐘的黑白片,但事實出乎意料,大家都看得很投入。」

就着電影內容,學生和長者更易找到話題。(受訪者提供)

觀賞後探訪 長幼唔怕無偈傾
觀看影片後,部份學生將會留下參加長幼溝通工作坊,在長者護理中心職員的帶領及體驗活動中,掌握與長者溝通技巧,並製作小禮物,準備在探訪時送給長者。

探訪老人院是中小學經常舉辦的活動,但因兩代成長背景相差甚遠,缺乏基本認識,探訪時往往十分尷尬,只能問些如「你喜歡吃甚麼?」「平日有何嗜好」等簡單問題。而黑白片則成為長幼間的溝通工具。

觀塘基法小學校長翁美茵指透過觀看電影,學生能與昔日香港先建立一份連結和好奇,在探訪活動時便更易打開話匣子,就舊日生活模式作知識性以外的深入討論。「今年五年級學生有一常識科專題是觀塘今昔,六年級學生則需要設計一個保溫壺給長者,這放映活動則剛好配合高年級課程,讓學生們再看闊一點。」

「舊電影、香港情—老幼齊講戲」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電影文化中心(香港)統籌,由學校及老人院自由報名參加,詳情可查詢網頁:http://www.hkf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