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媽媽】我們要「修理」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傷│Natalie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還記不記得孩子誕生那一天,在產房看到孩子出來的一刻,我們無比感動,然後默默許願,希望「孩子一生快樂健康」?然後各種願望來了,希望孩子「吃多點奶」、「胖一點」、「睡覺自己睡不要抱」、「加固體食物順利」……
【編按:作者為社工媽媽Natalie】

不知不覺地在孩子身上施加壓力

跟其他家長聊聊孩子的事,忽然發現某某已經會牙牙學語、會爬爬、會走路、會叫爸媽,自己也開始教導訓練,希望孩子也快點爬爬走走,快點叫一聲爸媽。一眨眼,孩子上學了,看到旁邊同齡的孩子懂什麼什麼,「為什麼我的孩子就是不懂呢?」怕孩子比他人落後,怕別人覺得自己教得不好,所以希望孩子也做到一樣的事,甚至要更出眾。然後心裡默默想:要追上進度,犧牲孩子的玩樂時間是必須的,犧牲了孩子的健康,也是無可奈何。

當初在產房說好的「孩子一生快樂健康」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本來真的只是希望孩子快樂健康,怎料慢慢地,因着莫名其妙的恐懼,四方八面的壓力、過度競爭的氣候、只重成績的學校、不想輸掉的心態,還有自己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傷痛,施在孩子身上的要求越來越多。

(VCG圖片)

究竟你希望孩子活得怎樣?

親愛的爸媽,我們一起靜下來,誠實地問自己:「究竟你希望孩子活得怎樣?為什麼我們要孩子非這樣不可,非那樣不可?」然後我們會挖到心裏的傷痛,會碰到自己不願意面對的部份。

我們是否也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出色就沒有價值?
我們是否也希望自己成為被關注羨慕的一個?
我們是否也希望得到別人的掌聲和讚美?

或者,我們是否覺得自己走的路太難了,希望孩子走的路順利些?

有時候,我們要「修理」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傷。當我們能接納自己,也就較能接納孩子;當我們能欣賞自己,也就較能欣賞孩子;當我們不再借孩子來修補自己的過去,孩子也就較能活出真正的自己。然後發現,不需要孩子怎樣怎樣,他健康快樂活著,已經是多麼美好!

Natalie (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

媽媽,社工,親職教育工作者,在這裏分享兒童心理發展、親子關係建立,以及親子溝通技巧的知識。皆因心裡蘊藏一個願望──渴望看見我們這一新世代的父母,放棄對孩子催谷、對立角力的教養文化。取而代之的,是信任、尊重、溝通、自省,讓下一代在愛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