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有壓力】照顧家庭亦要愛自己 4個方法成為快樂媽媽

撰文:李欣愉
出版:更新:

洗衫晾衫、買菜做飯、打掃清潔、照顧丈夫的還有孩子功課,各種瑣碎的家務常常讓家庭主婦喘不過氣。常壓力過大時,你會如何減壓呢?吃件蛋糕?還是喜歡以瘋狂購物來抒發?
近年「Self-care」(愛自己)成為全世界的熱門話題,在媽媽界也不例外,但美國網絡作家威斯特(Brianna Wiest)則指出愛自己不應只是泡個海鹽澡和吃件乎古力蛋糕等短暫性逃避壓力,而是應學習在生活中取捨,並建立一個給取平衡的生活模式。

媽媽總是看重丈夫、小孩、家務和工作,而忘了善待自己。(VCG圖片)

歌仔都有得唱,「自己都不愛,怎麼相愛,怎麼可給愛人好處」,作為媽媽,總想給家人最好,卻往往忘了自己的需求。根據美國Suave Motherhood一項訪問了3,000名媽媽的調查報告,76%的媽媽肯定愛自己的重要性,但80%的媽媽不會撥時間來照顧自己的需求。

近年「Self-care」(愛自己)在網絡上吸引到不少媽媽的注意力,但美國Thought Catalog人氣網絡作家威斯特(Brianna Wiest)則指很多人都誤會了Self-care的意思,並以「Self-care不應只是泡海鹽澡和吃乎古力蛋糕」為題撰文,引發熱烈的迴響,更被網友譽為「2017年最佳的文章」。

威斯特在文中指出Self-care常被錯誤解讀為「以經常性消費來自我獎勵」,這想法是偏離了真正意涵。真正的「Self-care」不應是藉由泡澡、紓壓按摩,或是一件朱古力等物質來短暫性拋開壓力,而是要學習在生活中做取捨,建立健康的生活,逃離因壓力過多而「必須經常性逃離」的生活模式。

True self-care is not salt baths and chocolate cake, it is making the choice to build a life you don’t need to regularly escape from.
美國網絡作家威斯特(Brianna Wiest)
購物只能短暫逃離壓力,還可能會欠下一筆信用卡債。(VCG圖片)

她又指Self-care的真正涵意是讓自己成為生活的主角,而非受害者或自我寵溺(Self-indulgence),而Self-care其實並不美好,因為必須先直視習慣逃避的問題,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再走出舒適圈,為自己想過的生活做出選擇。這比到蛋糕店買兩塊蛋糕困難許多。

威斯特給出以下4個練習,希望媽媽可籍此尋回快樂的生活。

1:設定界線 學會說「不」
在家庭中,媽媽的角色通常是給予者,給是努力滿足孩子和丈夫的需求,卻讓自己精疲力盡。因此,媽媽善待自己第一步就是,學會適當對拒絕家人的需要,一方面讓孩子學習承擔責任,一方面亦保有自我空間,讓自己維持在一種健康平衡的狀態。

台灣知性主持及作家,並育有兩名小孩的陶晶瑩在她所撰寫的〈成為父母,我們幾乎沒有了那個原來的自己〉一文中提到,她每天會抽一小時來做自己,例如當小孩看卡通時,她便練書法。看完卡通,便關掉電視一起閱讀,又或在半夜清晨看自己愛的電影、練結他、寫作或探索,就是忘掉家庭、忘掉丈夫、孩子,一天一小時做回自己。

2:人際關係斷捨離
威斯特指如有些朋友相處起來有負擔,便應切斷這些不必要的人際關係,能把時間和精力留給自己,以及親愛的家人。

3:消除非必要的決定
美國《赫芬頓郵報》曾探討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在壓力下如何愛自己,文中提到他會消除生活中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小決定,並化成如常的規律。例如他的西裝一向只有灰和藍兩色,這樣就不需花費精力在周而復始的瑣碎決定上,從而挪出讓心靈自由的空間。

購物和打扮是女性的愛好,要在這方面學習節約不是易事,這就是為什麼威斯特說Self-care其實並不美好。

放下過高期待,把責任適當的交托他人。(VCG圖片)

4放手授權、學會找幫手

有時過於追求完美,會讓人習慣凡事親力親為,無法放手給旁人。專研新手媽媽「Self-care」的家庭治療醫師和臨床諮商師麗莎‧巴哈(Lisa Bahar)表示,媽媽一定要放下過高的期待,學會向他人求助,尤其對於想幫忙卻不知從何幫起的另一半,盡可能把任務交代清楚。

原文:http://tcat.tc/2lpxf0i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胡繼良中醫師建議以下4款食療給不同體質的婦女,各位媽媽在完成繁重的家務後不妨用食療來慰勞自己。
【黃臉婆之謎】臉色發黃反映身體問題 中醫建議4款調理湯水

延伸閱讀:【絕不棄養】是褓姆、玩伴又是保鏢 3歲小孩與毛孩的成長故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