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定型】拳擊女孩實力不遜男孩 拳王爸爸:女孩子更勤奮堅持

撰文:陳樂希
出版:更新:

兩個月前在一個全港青少年搏擊大賽中,發現現時有不少女孩子都有參加拳擊這項運動。很多人會覺得拳擊比較男性化,女孩子參與會變得「粗魯」,又或者女孩子的能力不及男孩子。
12歲的向籽嬴就以行動展示出「巾幗不讓鬚眉」,年紀輕輕已經獲取多個國際性比賽獎項;她更指身邊的親友都不會覺得她「粗魯」。爸爸向柏榮是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冠軍,外號「轟炸機」,他指女孩子打拳其實更勝男孩子,更表示拳擊是一項「Smart」、善用計策的運動,而非「粗魯」。
攝影:黃寶瑩、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爸爸是拳王、哥哥是拳手、媽媽也有接觸拳擊,籽嬴從小就受到耳濡目染,4歲左右就開始學習拳擊,曾經在WKA 亞太泰拳錦標賽和WMF世界泰拳錦標賽分別贏得金、銀牌。父母指沒有規限她只學拳擊,游泳、跳舞、鋼琴、畫畫等都有嘗試,但拳擊是她比較喜歡的其中一項運動。她說:「打拳可以強身健體,保護到自己。開心的地方是可以一班朋友一齊玩,又可以出國打比賽。」

女拳手細心堅持勤力 表現更勝男拳手

很多人都以為男生體力較好,拳擊表現一定比女生好,但有多年出賽及授徒經驗的向柏榮指並非如此。「女生可能覺得自己體能不夠好,會更加努力去練習,在技巧上再細心鑽研;反而男生就粗枝大葉一點,訓練不夠集中,自我感覺比較澎湃,去到某個水平就會滿足、停滯不前。」籽嬴媽媽Eva也指女孩子學習技巧的能力較高,又會較堅持和勤奮,「男生有比賽時會勤力,但沒有比賽就會消聲匿跡;女生反而堅持沒有比賽都會練習技巧,有比賽就會再刻苦一點。」

說到女兒,向師傅讚賞女兒很堅持去做每一件事,又深感她真的喜歡拳擊。雖然她以前因為年紀輕,心態不太穩定,有時很有鬥心、有時就懶惰不想動,不會因為比賽將至而對抗疲倦。但近期經過多次訓練後,都慢慢有改進,肯去堅持。籽嬴曾經輸給一位對手很多次,在最近一次比賽中經3個月認真準備後,最終大比數擊倒對手,媽媽覺得她「好打」,爸爸也直言其實她有無窮的小宇宙可以發揮。

哥哥籽羲和妹妹籽嬴從小「打」到大。

雖然籽嬴說自己可能比男生厲害,但她最後指著哥哥籽羲說:「除了他。」比籽嬴年長16個月的籽羲也是從小學習拳擊,請他評價一下妹妹的表現時,他讚賞妹妹打得好,「一教就識」,甚至自己教完她都可能會被她超過實力。但有時身不對心,可能還受到「懶筋」的一點影響。

「粗魯」不該用於評論運動上

除了男生比女生強的論調,還會有人認為拳擊是「粗魯」的。Eva的妹妹都是拳王,但她不覺得妹妹粗魯,「粗不粗魯是自己的個性,拳館的女學員性格都是比較活躍、開朗、爽朗,好少好『公主』的風格。而她們學拳後又不會變得特別粗魯,動不動就動武。」向師傅認同Eva的說法,更指拳擊是一項很「Smart」的運動,「你要在一秒間想好多對策去對付對手,好像捉棋般,但要好快,沒有太多時間思考。」

Eva指自己的媽媽也曾評論過拳擊「粗魯」,又怕孩子受傷。拳擊的搏擊部分的確是要「埋身肉搏」,Eva自己作為家長亦相當理解父母的心情。她承認看到孩子在擂台上被打也會感到「肉赤」,但正正就是要孩子面對這些困難、逆境,他們才能成長和學懂保護自己。她又指其實比賽一定會做足安全措施,例如籽嬴曾經在日本比賽中被男生壓倒性攻擊,除了有護甲保護,她也會懂得用手拚命保護自己;拳判又會保護選手,看到情況不對勁會叫停。直到現時為止,籽嬴都沒有一次比賽是受傷到要就醫。

堅強面對逆境 學習自理能力

向師傅和Eva坦言,其實大部分家長讓孩子學習拳擊都不是為了比賽,而是學習在逆境中求進、保護自己。Eva指拳擊跟其他運動的不同之處是,打拳要考量磅數去比賽,所以日常生活都要非常克制,不能大吃大喝。練習時會有家長不忍心孩子要多練一會才可以喝水,孩子喊累喊渴就立刻遞上水。向師傅指這樣就錯過了訓練孩子的機會,「忍到5分鐘不喝水,下次就會記得自己上次的忍耐,做其他事情時也可以有鼓勵。」

用拳擊來訓練孩子的意志力是相當不錯的,同時也可以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拳手要自己收拾拳套、自己開水喝、自己洗澡刷身,家長很明顯看到孩子回到家中都能夠照顧自己。

+5

用「三角形關係」教女兒 以提高自發性為目標

說到教導女兒,向師傅指他不會直接教,而是用一個「三角形關係」,「我是教完一個人,再由他教女兒,關係會好一點。如果是我教她的話,她會對我有敬畏之心,發揮時就會害怕做錯;但找另一個人教她,她就會放鬆很多。」

而向師傅教授學員的重點是令他們「喜歡去做」,他會拋出問題給他們,又會善用一點「激將法」。他給他們看完影片後,問他們「做不做得到?」,他們說「做得到」時又會說「我不信」,這樣他們反而更用心練習,比起命令他們踢100腳、打1000拳更有效。他又笑言不時會貶低自己,令學員更有動力去訓練。他會說「我都做不到,為何你做得到呢?」、「你做多一次給我看吧,我都是不明白」這樣他們不知不覺就做了20次。

去到比賽階段,Eva不會強逼他們加緊練習,而是跟他們商量:「比賽將至,你覺得一個星期要操多少天呀?」學員自己訂立的目標,會比較容易完成。「我們是教導他們如何堅持完成目標,而非如何贏。」很多孩子都缺乏成功感,Eva指,其實他們並非要考第一、得到獎項,只不過是每次都有小進步,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他們就已經有成功感、建立自信。

輸贏不重要 拳擊是一個人生目標

算是出生於拳擊世家,但向師傅和Eva都沒有要求子女每次比賽都要贏。「好多家長看贏輸看得太重,其實年紀小小藉著比賽學習付出,為自己準備,在台上發揮到自己水準已經收貨。」而籽嬴的得失心也不重,不過她無論贏輸都會哭。媽媽認為她是對自己有要求,但不輕易表達自己。

籽嬴現時一星期練三天拳,每次三小時,先以學業為重。問到會否讓子女以拳擊為職業,兩位家長都坦言不會,因為真的難以靠這糊口。不過向師傅認為拳擊可以當作一個人生目標,「為什麼要做運動?用額外的體力、額外的精神鬥志去完成這件事。如果用這個態度去做每一件事,每一件事都會成功。」

*彩蛋:籽嬴爸爸媽媽哥哥都指她非常喜歡K-pop,日跳夜跳,訪問當天爸爸更跟模仿女兒跳舞,完全流露出對女兒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