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不催谷不操練 靈糧堂幼稚園總校長:不應規限孩子

撰文:許珞珩
出版:更新:

香港靈糧堂幼稚園創校47年,全港共有六間分校,是本地大熱幼稚園之一。總校長陳曾建樂由創校至今一直在該校任職,見證着整個香港幼兒教育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對於現在孩子的智慧與資訊的掌握,她亦深感驚訝。
「但無論科技再發達,孩子最重要的仍然是探索與解難能力。」她說。
攝:歐嘉樂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甫踏進銅鑼灣靈糧堂幼稚園,迎接我們的是一隻蜥蝪,由學生投票選出牠的名字-「扭計蜥」,在6間靈糧堂幼稚園中也各有一隻被領養的蜥蝪「看門口」。曾校長帶着我們參觀不同課室,幾乎每踏入一個課室,都會遇上熱情的學生,上前擁抱着校長不放,孩子純真的態度,正反映出校長日常對學生的態度。

扭水龍頭難到前教育局局長

當我們經過洗手間時,看到一座色彩繽紛的洗手盆,盆上安裝了多個不同款式的水龍頭,記者嘗試扭開那款連前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也被難到的水龍頭,初時也有點束手無策,幸好最後也成功過關,頓時感覺興奮。原來這個洗手盆來頭不少,曾榮獲美國建築師協會頒發優異獎項,每一個水龍頭也是曾校長親自搜羅回校,當中蘊含著對孩子未來的祝福與希望。

「靈糧堂幼稚園是主張不催谷、不機械式操練小朋友,我們把學校打造得貼近生活,讓小朋友願意發問研究的環境,我們製作很多圖畫、玩具、教材出來,任由小朋友用手去碰去摸,如果你覺得有趣,你會去找答案。」她指從中潛移默化小朋友,在未來遇到新事物時,也不會害怕,鼓起勇氣去面對困難,找不同方法解決。

「正好像開水龍頭一樣,開到的會很有滿足感,但如果他們開不到,你就可以從中看他是如何面對,有些孩子可能會放棄,有些會從旁觀察其他人怎樣做繼而跟著做,有些會找人幫忙,每一個也有不同性格與特質,更重要的是,鍛鍊他們的解難能力,這個辦法開不了就用別的方法,潛移默化他們遇到困難時,主動尋找解決困難的辦法,對生活有探索精神,有求知慾望。」她說。

老師利用環保紙,釘裝成學生的功課簿,由他們自己設計封面,同學自信地向記者展示自己的功課簿。

不要擦掉孩子的字

香港有些幼稚園,只要家長有孩子的出世紙便要報名排隊,升學壓力大得令家長喘不過氣。畢業後一直在靈糧堂幼稚園工作至今的曾校長,也驚訝當今孩子比以前更難應付,父母不易做。

「現在的資訊發達,小朋友都變得很厲害,家長也比較緊張,有些小學每年有4千多人報名,學校當然會想選出更優秀的學生,家長為了學位催谷子女,成了一個傳染病,這不是好事,但近年我看到很多小學的校長也有改變,他們不會再考很深的學術問題,轉向考小朋友的反應。我們不要求小朋友在框格內寫字,而是給一張白紙,喜歡寫多少就寫多少個,一個可以,十個也可以,小朋友寫得開心。不要因為寫得不夠好,擦掉小朋友的字,我們長大人後也很少寫在格子裡,要讓小朋友有信心去寫,現在迫他認識字,但他轉頭就叫忘記了。」

 

+1

校長:面試就是要跟父母去玩

靈糧堂幼稚園一直深受家長歡迎,全港6間學校也屬大熱的幼稚園,在參加免費優質幼稚園教育計劃後,學費由免費至300多元,每年幼兒班報名人數共近一萬,平均約10名學童爭取1個學位,為了令子女在面試中突圍而出,不少家長也會參加面試班又或不同的興趣班,曾校長認為家長不要在面試前催谷子女,是應該帶他們看世界,增加視野。「我們不會問小朋友這是甚麼動物?這是什麼顏色?因為如果小朋友已經識就不用去學校了。」

曾校長強調小朋友只有兩歲多,其實面試就是跟父母去玩。「我們會把班房佈置成不同區域,例如小家庭區、積木區、圖書區…任由小朋友自己選擇想去哪個區,每區也有一位老師和他互動和傾偈,爸爸媽媽會在小朋友旁邊陪他,小朋友想去積木區,爸爸媽媽就可以陪小朋友砌積木,老師就會從旁觀察爸爸媽媽如何和小朋友玩耍,看他們之間是如何溝通。之後分10個小朋友一組進入另一個房間,父母陪著小朋友坐後面,校長、老師會和小朋友唱歌、講故事,與小朋友有些互動。」

增加孩子的生活經驗 有input才有output

曾校長坦言面試會看到小朋友很多不同的表現,有些較專注,有些較有反應。「老師或者會有小小的指令要求小朋友做,例如叫小朋友起身、拍手、舉手…有一些會有微笑、會不停點頭,有反應的我們就知道他是明白老師在說甚麼。

我不建議家長用沉悶的方法教孩子,有些家長教孩子認識顏色,就不停只向他們說這是紅色、那是紅色,但顏色是件生活化的事。如果很公式化教孩子,孩子也只會很公式化地回答。面試老師可能會問他蘋果是怎樣吃?有些孩子可能很公式化地答洗淨、削皮、切完便吃,但如果他可以答:『媽咪說我不能吃蘋果  ,所以我沒有吃過蘋。』又或者答:『我不知道,因為我未學過。』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答案,因為這才是他真真正正的生活日常。我鼓勵家長多帶小朋友出外看世界,因為他可以增加生活的經驗,從而分享。面試題目是沒有背誦的範圍,催谷也沒有用。」

滲入社會問題 讓孩子明白別人需要

曾校長致力推動下一代關愛社會,同時亦是推動社會關愛及企業社會責任的非牟利組織社會企業研究院的院士。而幼稚園同樣著重師生對社會的關愛,除了老師與學生會定期探訪老人院,課程中更不時滲入社會問題,關注弱勢社群等課題,讓學生建立愛己及人的精神。

學校早前舉行一個角色扮演活動,由學生通過扮演殘疾人士一星期,切身感受對方的需要,家長更為小朋友準備崩帶、拐杖。曾校長表示,當沒有扮演角色的學生看到「殘障」同學的不便時,會主動伸出援手,學習照顧有需要人士。

+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