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媽媽唔敢帶嬰兒出街 醫生上門打疫苗:遲打會有危險

撰文:鄧煥儀
出版:更新:

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大家多了時間留家抗疫,出門也變得人心惶惶。在疫情陰霾下,剛誕下嬰兒的新手媽媽更為憂心,甚至不敢帶孩子到母嬰健康院檢查及打疫苗。有見及此,有醫生提供親自上門疫苗接種服務,讓嬰幼兒依時得到有效防護。
攝影:黃舒慧

鍾偉傑醫生為嬰幼兒提供上門打針服務。

延遲接種疫苗 有一定危險

鍾偉傑醫生畢業後一直在疫苗中心工作,約於三年前開設疫苗診所,為成人及嬰幼兒提供各種疫苗接種服務。「開設診所是希望宣傳全民打流感疫苗。那時候政府未開始到校為學生打流感疫苗,香港亦曾出現流感死亡個案,大部分死亡的兒童都沒有接種疫苗。冇可能香港作為一個大都會,有咁多資源,接種率竟比澳門低,這是一件很羞恥的事。因為冇打疫苗,而要令小朋友入ICU(深切治療部)或者死亡,簡直是荒謬。」

鍾醫生遂為診所添置各種疫苗專用儀器,如從外國訂來專用的疫苗箱,並開拓外展服務,走入社區,到學校、企業,為大眾接種疫苗。年初新冠肺炎來襲,他笑言,與同行醫生口中得知,大家的工作量也少了,靈機一觸,便推出上門服務。

「疫情來到,大家都唔敢出街,好多媽媽驚到連疫苗都唔敢打。有啲人甚至話俾我聽,『其實母嬰健康院就喺樓下㗎咋,我都唔敢落去』,又或者出街BB仔又唔肯戴口罩,又要搭交通工具,佢哋都唔想。我心諗,小朋友疫苗,尤其2、4及6個月的初生嬰兒,其實很重要。因為疫情而延遲疫苗接種,就即係延遲保護。橫掂我哋軟件、硬件、經驗都齊備,不如試吓推呢個服務出去。」

上門前,鍾醫生會事先與媽媽溝通,要求她們上傳針卡。「要知道BB出生日期、打過乜嘢針、打過邊隻牌子。口服的輪狀病毒疫苗就最tricky(棘手),因為過咗某啲時間就唔食得,食咗會增加腸套疊嘅風險,令條腸塞咗。發生喺BB仔身上都幾危險,要做手術。有研究指,如果BB仔太大個食輪狀病毒疫苗,風險會更高,所以一定要計得好清楚,佢幾時出世、之前有冇食過、食過之後最少要隔四個禮拜再食,計錯咗就會有危險。」

+4

醫生上門更安心

疫情之下提供上門服務,鍾醫生也會設法令媽媽感到安心。「媽媽首先憂慮究竟我哋有冇受感染,會話俾佢哋聽我同姑娘係會定期做新型冠狀病毒抗體快速測試,令佢哋放心啲。」每次出勤,鍾醫生會與護士同行,入屋前會換上全新口罩,並帶備酒精搓手液。「基本上喺佢未開口之前就搓咗手先,再戴手套,先再做其他嘢。有啲媽媽會問『你上嚟會唔會換衫?』衫就唔會換,不過會預備乾淨的保護衣,應家庭要求,都會著入去;亦有啲家庭問會否介意噴酒精喺我哋身上,我哋都話冇所謂,明白佢哋嘅憂慮,都會盡量配合。」

他補充,雖然傳統上多是護士負責疫苗接種工作,但他笑言,畢業以來也累積不少經驗,對自己的技術有一定信心。「打針嘅話,姑娘打同醫生打,傳統嚟講可能姑娘打得仲好啲添,但經過我手嘅冇一萬都幾千,我相信我打針嘅技術都拍得住姑娘!而喺媽媽角度,可能有個醫生上去,佢哋更會安心啲。」

+11

面對疫情 不宜過分緊張

打完針後,鍾醫生會給予家長退燒藥及用作紓緩傷口紅腫的冰包。他亦會常備急救針,以應對嬰兒即時的嚴重過敏反應。「喺診所工作當然方便,所有工具都喺哂到。但上門打針,最驚就係帶錯針、帶漏針。每次出去之前,都要反覆核對,去到冇針打就好狼狽。」但對孩子而言,在家打針,過程大多更為順利。「聽返啲媽媽講,小朋友在家打針嘅表現會好啲。始終喺屋企,一個佢哋熟悉嘅環境,打完針,通常媽媽抱返就唔喊,唔同喺診所喊到拆天。」

疫情之下,他認為新手媽媽也不用過分憂慮。「其實香港人真係做得好好,世界冇乜邊個城市,尤其西方國家可以做到全民戴口罩,而其實大家可以睇到戴口罩嘅成效。除了新冠肺炎,今年嘅流感都提早咗完結。以往去到3月才是高峰期,今年2月頭已經完咗,只持續了大約一個月,感染數字亦比過去幾年低。唔係病毒弱咗,第一原因係戴咗口罩,防疫意識強咗;第二原因係停咗課。面對疫情,基本防禦措施係要做,但又唔使真係好緊張,令自己精神壓力太大。尤其媽媽整到間屋一塵不染,其實都唔係咁好,因為小朋友始終都要接觸過一啲致敏源,日後先無咁容易敏感。點解香港啲小朋友特別多哮喘、濕疹,就係因為細個嘅時候媽媽照顧得太好。」

鍾醫生分享,部分在疫情下出生的嬰兒,自出院後也未曾返回健康院接受檢查。「有媽媽要求會唔會可以做埋度高磅重,擔心佢哋生長磅數係咪正常,我哋都會拎埋個磅上去,盡量滿足佢哋。疫情減退之後,都希望繼續上門服務,可能會添加一啲成長發展,例如聽力、大小肌肉評估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