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界「事故」頻發 銀監會處罰8家銀行釋信號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5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集中公布9張罰單,涉及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這8家銀行共被罰款1,970萬元(人民幣,下同)。此舉顯示出中國政府對銀行金融界各種問題的重視。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農業銀行分別被處以罰款270萬、260萬、160萬、230萬、190萬、270萬、160萬、430萬元。

據分析,中國銀監會披露的8家銀行違法違規行為,均與監管標準化數據(EAST)系統數據質量及數據報送存違法違規行為有關。

例如,中國銀行被指「存在理財產品數量漏報;資金交易信息漏報嚴重;貿易融資業務漏報;分戶帳明細記錄應報未報;分戶帳帳戶數據應報未報;關鍵且應報字段漏報或填報錯誤6項違法違規行為。」

8家銀行均有「漏報」行為,漏報事項主要包括「理財產品數量漏報」、「資金交易信息漏報」、「信貸資產轉讓業務漏報」、「分戶帳明細記錄應報未報」、「分戶帳帳戶數據應報未報」等等。光大銀行還被指「向檢查組提供與事實不符的材料」。

分析人士指出,銀行界「漏報」現象的出現,說明銀行自身運作不規範,相關監管機制沒有起到應有作用。而「漏報」的背後,還可能隱藏着更多不規範的問題。這些問題將在消除「漏報」現象的同時,得以被揭開。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國銀行界事故頻發,多次引起輿論關注。

4月20日,中國銀行一款理財交易產品「原油寶」出現「穿倉」情況,眾多投資者本金全虧,還倒欠中國銀行一部分欠款。5月4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召開的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召開第二十八次會議指出,「要高度重視當前國際商品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部分金融產品風險問題,提高風險意識,強化風險管控。要控制外溢性,把握適度性,提高專業性,尊重契約,理清責任,保護投資者合法利益。」被認為與中國銀行「原油寶」相關事件有關。

5月6日,中國藝人池子揭露中信銀行在沒有獲得個人同意的前提下,打印了其兩年的流水給「大客戶」。中信銀行次日道歉,撤職支行行長。中國銀監會依然在5月9日啟動了對中信銀行的立案調查程序。

另外,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原董事長胡懷邦在2020年3月被起訴後,其妻薛迎娟近日被報道在北京金融監管部門宿舍區「康樂裏」跳樓自殺,她曾宣稱「我家的錢,幾輩子都用不完了」。

中國金融界的亂象,近年多有曝光或披露。2016年4月26日中紀委官網公布了中央巡視組對中國工商銀行巡視工作情況,指「中國工商銀行近親繁殖現象比較突出,總行管理的691名幹部中,220名幹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統內工作」,總行管理團隊裏「近親繁殖」的比例近三分之一。

負責協調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等金融、財政部門的國務院金融委近日被發現在2020年4月以後密集開會,近乎一周一會,顯現中國對金融問題和穩定的重視。

此番中國銀監會集中處罰8家銀行,或將進一步揭開銀行界的問題,規範金融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