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Miki非第三者走出過去 專家:分手後沉醉受害者角色更痛苦

撰文:周咏詩
出版:更新:

前Cookies成員楊愛瑾(Miki)與郭永淳在2016年結婚時,曾經佔據不少娛樂新聞的版面,全是指控Miki介入郭永淳與前妻伍智恆(Constance)的婚姻,有傳此事導致Constance患上厭食症和抑鬱症,一度暴瘦至22公斤。

當時有不少人大罵Miki是「狐狸精」,即使郭永淳曾經發出聲明澄清與前妻正式離婚後才認識Miki。而Constance也多次在微博上澄清自己沒有患厭食症,體重驟降是由於患上罕見腸胃病,多年來做過十多個腸道手術,割掉了胃,之後的後遺症是腸粘連。她坦言曾經為情所困,但也諒解郭永淳離開自己這個決定,只是責怪對方不願承擔自己的醫療費用,她指自己一直努力對抗疾病,從來沒有放棄自己,及後更大方祝福Miki。

其實Constance早已多次澄清自己沒有厭食,也從來沒有為前夫傷害過自己,經歷過多次大手術的她一直努力抗病:

+7

假裝受害者輕鬆逃避責任

即便事實早已擺在眼前,仍有不少人傾向相信Miki就是第三者、Constance就是受害者這個劇本。如此沉溺於情婦逼害正宮的情節,全因不少人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愛情中的受害者身份。家庭關係心理專家Suzanne Jones在網站Your Tango中指出有些人總假裝自己是「受害者」,為自己的前度或現任扣上「加害者」的罪名。只要這樣做,自己就仿佛永遠不會做錯,生活上所有的不順遂也與自己無尤,只是旁人不斷逼害自己。

即使郭永淳與他的前妻伍智恆多番澄清Miki不是第三者,仍有不少人執意不肯相信。(楊愛瑾Facebook)

Jones指出大部分人都是無意識地假裝受害者,他們憑着自己的「悲慘故事」獲得旁人同情,甚至在做錯事時也會較容易獲得原諒。感情上的離離合合很平常,有些人可以灑脫離場,有些人卻不能放下,以「受害者」自居。即使只是因為性格不合分手,被分手的那方也可以把提出分手的那方當作「加害者」,永遠有種「對方欠了自己」的想法。死心不息地纏繞對方,在對方有了新對象後就會有更強烈的「攻勢」,甚至會捏造罪名加於他身上。Jones將這類人稱為「詐病」(Malingering),他們故意讓自己沉溺於難過的情景之中,不願醒來。

Constance更上傳自己年輕時的照片,笑言那時候的體重和患病後差不多。(伍智恆微博)

心理專家Mateo Sol在個人網站「Loner Wolf」中提出假裝受害者的特徵是......

+2

想被愛要先放下「怨婦」身份

真正的「受害者」與假裝受害者從來不是同一回事,而世界上不是所有創傷都是「不治之症」。當你明明發現傷口會隨時間痊癒,你卻不願敷藥,甚至不停在傷口上撒鹽,讓他人覺得愧疚,讓你身邊朋友都不得不聽你的傾訴。當你受到的注意和「特權」越多,你越不願意捨棄「受害者」這個身份。在愛情上也如是,「悲慘經歷」可能會引起別人對你的保護慾,對方初時會對你呵護備至,甚至包容你的一切。然而,隨着時間過去,這種同情的感覺也會漸漸消退,他會開始對你一遍又一遍地重覆自己的過去而感到厭煩,對方因此離你而去,而你又繼續怨天尤人......這是個顯然易見的惡性循環,而要走出這個循環,也只能靠你自己。

不少心理學家都認為假裝受害者可以獲得好處,他們不斷活在自己編寫的悲劇中,將自己的不幸推卸到旁人身上,看似活得「輕鬆」,其實錯過了許多愛情路上的美好光景。有時候,放過他人,也是放過自己。

沉溺於悲傷,又如何被愛?(《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

參考資料:Your Tango​Loner Wo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