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緊抓領跑優勢 四中全會後中南海政策改革思路已變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在經濟下行壓力大、中美貿易戰仍未能最終簽署階段協議的背景下,中共高層日前再度舉行重磅經濟會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聚焦「當前經濟形勢、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期間,最受外界關注的是李克強直言「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豬肉等產品價格上漲較快,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等中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而在全球經濟面臨巨大不確定性的風險之下,未來中國經濟的走勢也成為輿論熱議話題。日前在北京召開的「《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活動上,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就中國經濟給出了自己的預測。在他看來,與年初相比,全球經濟面臨較大衰退風險的擔心得到了部分緩解,中國經濟也出現「朝着更加正面的方向走」的迹象,而下一步利用數字工業革命打造新型城市化進程,結合制度改革和科技賦能,將是中國繼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達到高收入經濟體的關鍵。

邢自強認為依託數字革命的「城市化2.0」將是中國經濟未來的重要抓手。(財經)

邢自強指出,中國經濟雖然連續六七個季度出現了放緩的周期,但也有一些新的迹象朝着更加正面的方向走。數據顯示,中國國內企業庫存去的比較徹底,工業品的庫存水平是三年以來最低狀態,歷史上庫存周期一般是三年,這反映了企業對未來判斷不樂觀之後,持續快速清庫存的現象。

去年以來到現在,中國民眾的消費信貸,包括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消費信貸明顯放緩,居民的儲蓄率有所反彈,「這都表明了老百姓也在去槓桿」。從企業的去庫存,到居民的去槓桿,如果外部環境——中美貿易摩擦略有好轉,從短期來說,這些都為中國經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而就中長期而言,邢自強表示,下一個階段數字化的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影響,將是中國經濟繼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在全球的不確定性中去尋找確定性的關鍵。他指出,跟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的城市化率還偏低,依託數字工業革命打造新型城市化的進程,不但能使得城市的現代化的治理體系趨於完善,還會讓城市變得更加安全、有效、快捷和綠色。

甘肅酒泉市肅州區東洞鎮,工程車輛在中荷智能連棟溫室項目工地施工。(新華社)

有觀點認為,未來城市化2.0階段的兩大支柱,一個是構件都市圈,第二個是打造智慧城市,進而推動生產力的釋放。邢自強認為,從都市圈的角度,今年8月份以來,中共中央財經委在各個關於區域平衡增長的角度,潛移默化的改變了過去東中西部平衡發展、小城鎮化的一些策略,比如過去的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計劃較多,現在更多分析市場的規律,鼓勵城市群的發展,結合制度改革和科技賦能,比如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打破地域的限制,實現養老保險等體系的一體化,交通網絡也進行了更加合理的規劃,「現在八橫八縱的高鐵交通網已經建成,下一步會大力建設從中心城市到二線衛星城市的通勤鐵路,從目前的2,000公里上升到2030年的17,000公里,打通『毛細血管』,建造每一個都市圈裏的45分鐘到1小時的生活圈。」

從政策改革領域看,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後強調區域一體化,包含了運用政府網絡的一體化,雲服務,使得企業辦事更便利,一張證在整個都市圈可以運用,養老、社保、戶口的機制更加靈活,土地的運用更加有效,來增強城市群的聚集效應。

「這個過程中可能大家有個擔心,過去這種擁堵,污染,甚至是社會安全這些隱憂怎麼解決?我覺得中國擁有『新信息高速公路』的優勢,包括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以及雲服務打造的智慧城市等等。」邢自強認為,中國有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通過結合5G和數據形成一個萬物互聯、海量數據、超級智慧的多個都市圈的經濟體,在最終實現通過161億個萬物互聯設備,使得城市越大,管理的越有效、安全、綠色、環保,縮短路程的通信與時間。

數字革命或將全面帶動中國的經濟發展與政策改革。(VCG)

他舉例說,「今天可能大家在北京從國貿到金融街需要預留一個小時的通行時間,我的預期是當5G網絡建成之後,你可以有更低的延遲性、更高的有效性來支援自動駕駛,並通過智能交通系統(導航)來縮短通勤時間。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其他的互聯網設備會增強產業互聯網的新起和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改造,不管是智能的物流還是智能的輸電網等等,會在這個過程中減少污染。」

而隨着中國政府在都市圈和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的轉變,會給大量的企業提供多層次的機會,「通過打造智慧城市,通過科技所能結合的制度改革來突破目前城市化的一些大障礙,中國還是有可能在未來十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達到高收入經濟體範疇。」不過邢自強也指出,目前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只是略微緩解,不確定性依然很大,從戰略上講,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的方法就是打造「城市化2.0」,通過制度改革結合科技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