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吿急 中國危與機並存

撰文:應濯
出版:更新:

最近一些天以來,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突然大爆發,大約200個國家或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TO)已經將疫情定性為「全球性流行病」(pandemic),數十個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甚至「戰爭狀態」,推出封城令等嚴厲措施。為了抗擊疫情,3月26日二十國集團(G20)召開了成立以來的首次視頻領導人會議,決定向全球經濟注入超過5萬億美元,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經濟措施和擔保計劃,以抵銷疫情帶來的社會、經濟與財政影響。

截至2020年3月27日,全球已有50多萬人感染,超過2萬人不幸病亡,世界範圍內不計其數的人被迫困在家中,擔驚受怕,焦慮不安。目前來看,疫情堪為一代人以來最嚴峻的公共衛生危機,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大災難。除了疫情始發地中國之外,意大利、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等國疫情尤其嚴重,其中意大利病亡人數全球最多,美國的確診人數超過意大利和中國,成為全球疫情新震中。

疫情不僅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命健康,也已對全球經濟發展造成難以估量的重創,單是美國就出現過10天內4次熔斷的罕見現象。不少分析者認為這場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破壞程度可能會遠超2008年金融危機。

G20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3月26日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這是G20的首次視頻峰會。(AP)

恰恰在這個過程中,一度因為疫情而陷入巨大困境,全國人員往來和經濟活動都被迫驟然停擺,被100多個國家或地區在不同程度上隔離的中國,反倒最早控制疫情,並分享經驗,支援海外深陷疫情危機的國家,扮演更加積極和主動的角色。

中國是今次疫情始發地,在經過隱瞞疫情真相、防範失當的初期後,以1月20日著名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院士揭開「人傳人」真相為轉折點,先是採取武漢封城、湖北封省的嚴厲措施,阻斷病毒向外擴散,接着又調集全國醫護人員、防疫物資支援湖北尤其是武漢,逐漸控制疫情蔓延,有限的新增病例多為境外輸入,從而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擺脱疫情危機。3月23日,中國政府宣布「以武漢市為主戰場的全國本土疫情傳播已基本阻斷」。與此相伴隨的是,中國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疫情爆發初期的國際輿情危機,不再面臨幾乎是一邊倒的海外質疑聲浪,開始獲得海外一些認可,意大利、日本、伊朗等多個國家向中國借鑑防疫經驗,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稱讚中國防疫表現。

不僅如此,與傳統歐美大國一度深陷疫情危機,自顧不暇,甚至個別國家之間爆發扣留醫用防護物資紛爭形成反差的是,中國在國內疫情有所好轉之際,就開始援助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塞爾維亞等多個國家,展現了人道主義關懷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樸素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據3月2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介紹,「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中國對遭受疫情的國家感同身受,主動對有需要的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政府已經宣布向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和地區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向世衛組織提供了2000萬美元捐款,支持其開展抗疫的國際合作」。

2020年3月9日,捷克醫務人員在與德國接壤的邊境處測量一名巴士司機的體温。(AP)

隨着全球疫情吿急和中國對海外的支援,中國逐漸贏得了一些認可和支持。在不久前的七國集團(G7)外長視頻會議上,與會國家拒絕了美國的「武漢病毒」說法。一度拿「中國病毒」做文章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輿情壓力下也改口了。3月26日G20的視頻領導人會議上,中國的作用和分量,比以往更為凸顯。最近《紐約時報》刊載了兩篇文章,分別為《面對新冠危機,美國不再是一個慷慨的全球領導者》和《中國援助各國抗擊疫情,打造全球領導者形象》,描述了在這場蔓延全球的大瘟疫面前,中國正在扮演曾經美國在類似事件上的角色。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全球疫情固然是一場大危機,但如果中國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於他國危難之際伸手援助,不失為一次增加情誼、消除誤解、擴充影響力的機會。

要知道,長期以來,因為不同的文明傳統、價值觀和體制,海外普遍對崛起的中國懷有疑慮、戒懼。比如,早在2011年,美國《時代週刊》(Time)就曾發表文章《為什麼我們害怕崛起的中國?》,坦言「最糟糕的是,中國經濟增長背後的政治意識形態與西方關於民主和人權的理念截然相反」。再如,2018年6月15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聲稱中國將「要求其他國家成為他們的朝貢國,對北京叩頭」,「試圖在國際舞台上覆制他們國內的威權模式」。消解此類疑慮的有效辦法是多溝通和幫扶,在一起應對人類共同的危機面前建立友誼。

今次疫情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事關生死存亡的世界級大瘟疫有力說明瞭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利益息息相關,國家或地區之間,需要的是求同存異,相互理解、包容和幫扶,而不是被單一意識形態或狹隘私利遮蔽良知、理性。倘若中國能把握好這個機會,在自身情況允許的範圍,多一些擔當和人道主義關懷,及時分享經驗、雪中送炭,與世界各地一起度過困境,必然有着正面意義。當然,這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真誠、耐心、胸懷和智慧,不能低估信任障礙和長期以來的意識形態隔閡,不能好心辦壞事,不能像前段時間中國網絡上流傳的民粹論調那樣向世界各國索求感恩,更不能引人反感地自我膨脹、盲目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