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置上車盤「甜頭」少 90後渾水無意爭做「幸運兒」:租樓好過!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全城關注的「首置上車盤」政策終有眉目,但先導計劃單位數量只有大約1千個,而且短期內難以落成,看似又是一個「僧多粥少」的幸運兒遊戲。90後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財經專欄作家渾水檢視完計劃內容後表明,目前沒有興趣參與。
有「著數」難道不要﹖渾水覺得「魔鬼在細節」,政府對計劃留有註腳,講明轉讓年期限制可能較居屋更嚴緊,補價制度有待釐定,擔心自己會變相「白供」一堆磚頭。年輕人對首置上車盤的忐忑,在渾水身上或可見一斑。

首批首置盤有望落腳在屬於市區範圍的安達臣道。(羅君豪攝/資料圖片)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公布了首置上車盤政策(「首置」)的初步框架,計劃在明年年底時,於政府賣地表中選取一幅觀塘安達臣道的住宅用地來推行先導計劃,預計可提供近1千個「首置盤」。價格方面,林鄭表示單位會參考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但同樣地轉售的年期限制可能較居屋更嚴緊,轉售時的補價問題亦未有定案。

有外界人士估計,年期限制或達10年之久,而且只能以原價向政府轉讓。以目前內容判斷,頭炮「首置盤」數量少,「甜頭」亦不見多。

渾水認為若買樓後無法享受升值,真的等於買磚頭。(余秉峰攝)

轉售價格及年期限制未明

渾水直言,假如只能以原價轉售「首置」單位會衍生一些問題。首先,他認為,「上車」不僅為了有樓自住,還帶有投資性質,「當樓價升到某個位,總會有諗法想賣咗佢。」何況限制原價轉售,同等「短倉」樓價,當樓價升勢持續,「首置」單位業主跑輸大市之餘,無法享受升值,「咁我供層樓來做乜嘢﹖我真係買咗一舊磚頭咋喎﹗」然而,過程中卻付出一大筆金錢,浪費了機會成本。

渾水又指,即使政府表明「首置」的出發點是解決社會的住屋問題,無意讓市民從中賺錢,但業主最終還是會不滿,性質與「首置」相近、90年代一度實施的夾屋政策便是一例。回顧當年,夾屋單位設有5年轉售限制期,令夾屋業主錯過樓市高峰期的出貨機會,被逼在金融風暴期間持貨硬食顯著跌幅,加上房協的按揭支援不足,惹來夾屋業主狠批政策失當,「班人最尾都係想賣到一個價,賺少少走人,只不過唔係咁容易宣之於口。」

特首林鄭月娥的首置盤政策詳情仍未定,如轉售價和年期限制等。(盧翊銘攝)

租樓更逍遙 情願維持現狀

除此以外,渾水認為年輕人買樓自住的需求其實有限,「大部分同屋企人住,除非結婚,否則係冇﹙太大﹚居住問題。」他以自己為例,在跑馬地租住一個三百多呎的小單位,每月盛惠約1.5萬元的租金,一人自住綽綽有餘,最快15分鐘可以步行到地鐵站,首批「首置」單位的地理位址對他來說並不吸引;加上跑馬地區內租盤多,業主放租有難度,亦未曾向他打注意要加租,「租樓兩年,暫時都冇畀人加租。」

林鄭月娥表示,「首置」的定位是填補居屋及私樓之間的供應,因此計劃對於單身申請者設下月入34,000元的上限,二人或以上家庭的上限則是68,000元。渾水自言計及稿費,自己月入有時可以高達7萬元,屬於「夾心階層」,可能不獲「首置」涵蓋。換言之,若要確保符合申請資格,渾水首先要放棄部份工作和收入,「維持現狀租樓仲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