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研腦電波打字「慢半拍」 大腦潛能點止咁簡單!

撰文:余秉峰
出版:更新:

facebook的本業雖是社交媒體,但為發掘商機正研究「念力打字」,引起投資者關注。事實上,香港中文大學就早在5年前研發出「念力打字」,假如放眼到其他應用,更有「念力義肢」、「念力打機」等。
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系暫系主任倫柏江就指出,單以「念力義肢」計,學者和商家研究人類通過腦電波控制義肢已有十多年,在腦電波遊戲方面的實際產品就更多。換言之,一早就有人開發腦電波產業,「錢途」一片光明。

早於1970年代,已有科學家開始嘗試利用腦波訊號作為與機器溝通的渠道,發展至今初見「眉目」。有為在香港申請IPO企業提供顧問報告的Frost & Sullivan,發報告估算全球腦電波應用產品在2016年的營業額達9.5億美元,折合近74億港元,規模未算龐大。倫柏江解釋,其實製造一個腦電波傳感器的成本不高,6年前也只需4千元左右,只是人類發出腦電波的頻率並不穩定,令腦電波產品難被用在涉及生命和安全問題的範疇,反而較多遊戲商成功推出腦電波遊戲。

facebook起步較遲但野心更大,想研發腦電波直接變文字的方法。(路透社)

內地開發腦電波遊戲 用念力「打飛機」

內地人創意多多,去年一間位於深圳南山區、名為「創達雲睿」的公司,在去年初靠京東金融完成眾籌後,同年下半年開發了一款腦電波傳感器「Umind意念機」,稱配合自家製的手機軟件,可以進行多個腦電波活動,包括用腦電波玩遊戲、控製音樂播放及控製航拍機等。

以「創達雲睿」旗下的手機app「腦暴星際」為例,用家配戴「Umind意念機」到頭上後,可以打開「腦暴星際」進行飛機射擊遊戲,玩家需要用手控制己方飛機的左右方向,但攻打對方飛機時,則要靠玩家的腦電波「發射子彈」,即傳感器探測到的腦電波愈強,飛機射出的子彈愈多,有網民試玩過時嘗試令自己大腦有專注或放鬆的感覺,卻發現己方飛機射出子彈的數量並無明顯變化。這名玩家又試用傳感器配合同系的音樂播放app「情緒電台」,這款app的介紹稱,用家「眨眼」一次就可以記錄自己喜歡的歌曲,「咬牙」一下就可以跳過當前播放的音樂,而用家實測所得的體驗則不理想,傳感器有時會誤判,剛好把「眨眼」和「咬牙」的動作互相混淆。

Umind附設的手機遊戲app混入了腦電腦元素。(創達雲睿網頁截圖)

「念力義肢」有雛型 唔使做手術都用得

此外,不同國家的研究人員亦作出嘗試,將腦電波與儀器互通的技術應用到醫療產品的層面。在2011年,日本大阪大學的科學家就成功研發出「念力義肢」的雛型,方法是先製造一個電極裝置讓用家配戴在頭上,裝置接收到用家指示四肢活動的腦電波後,就會將訊號傳送到對應的機械肢體,令機械肢體移動。然而,這款「念力義肢」的功效並不穩定,準確轉化及執行腦電波訊號的機率在60%至90%之間,亦未能對機械肢體的力度和移動幅度作出控製。

倫柏江解釋,其實人體作出大多數的動作時,腦部都會相對發出一種電波,問題是電波的表現可以相當不穩定,影響傳感器作出識別,結果令腦電波產品「時得時唔得」,因此,對大多數的腦電波產品,用家都須經過多次訓練才能掌握使用技巧,及對裝置設定完成較對,「而且可能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訓練一次,因為每個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唔同嘅腦電波走出來。」

不同國家都有人員研究腦電波義肢。奧地利人Kandlbauer曾成功使用。(路透社)

中大5年前成功研發「念力打中文字」

不過,一些簡單且震動模式特別的腦電波,可較易被裝置識別。在2012年,當時是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的張學新,就發現人腦在閱讀漢字之後的200毫秒,會出現一種特別的腦電波。張學新將這種腦電波命名為「N200」,並發現這種腦電波能被傳感器準確識,當傳感器連接上電腦及配合軟件,配戴者就可以用腦電波選取畫面上的「橫、豎、撇、捺、勾」五種筆畫,然後將中文字逐筆組成。張學新當時估計,若要將有關裝備製成商品推出到市場,價格也只需5千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