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回憶山系造型見證山人進化 一個錯誤新手必犯|Hikipedia

撰文:Kylie - Hikipedia 山上。山下 Avis - Hikipedia 山上。山下
出版:更新:

最近整理歷年的行山照片,意外尋回多年前登上大東山的照片,感覺就是「青春!真可愛青春!」
當年行山經驗尚淺,大東山可是寥寥可數我能說得出名字的山峰,於是我就在那段還流行「偽文青」一詞的時間,穿起偽文青裝束,頂著漁夫帽、背上單反相機,毅然登山去。那時候Avis尚未開始行山,野外活動?不了。
回想起來,那些往日的行山造型,都是我們山癮不斷累積的見證,由純粹考慮打卡好不好看的形象,到為了完成目標不顧形象,更重視裝備的功能,幾年來的段旅程好不有趣。
(編按:本文為Hikipedia投稿,由《01體育》編輯)

行山造型的5個進化階段,你又行到咩階段?(按圖放大)

全新運動App「齊動 LetZ Goal」登場!按此下載,將汗水換獎賞!

當年走上大東山的情況是怎樣呢?首要任務,當然是尋茫草影「照騙」。卻發現原來照片中的優雅面容都是騙人的!大東山怎麼全是樓梯?樓梯還要大大級!可惡,為什麼沿途一點樹蔭都沒有,沿路曝曬,難得途中有一千零一棵樹,但樹下都是人,完全沒位置擠進去,但我走不動了,只好隨便找個地方坐。

年輕就是體力好,稍休一會又有力氣登山了,雖然到處都是人,旺過旺角,不過想到打卡的初衷,繼續「照騙」的輪迴,精神又雀躍起來,找個人少少的地方,然後瘋狂拍照。年月過去,看着舊照,突然發現一路走來,行山的風格一路轉變,是經驗,也是山癮累積的見證,大家可有類似的演化過程嗎?

大東山到處都是人,難得這個位置沒什麼人,馬上放下頭髮拍照一張。

階段1:偽文青造型

屈指一算,原來這幾張照片已是5年前拍下,照片拍下當時第一次登上大東山的情況。戴着漁夫帽、揹上相機,穿著家中唯一的波鞋。現在再看也蠻喜歡這種風格,休閒行山還可以,當然穿上行山鞋會舒適一點啦。

穿得清爽一點,迎接夏天的到來。

階段2:青春輕盈造型

著Bra Top行山經常引起爭議,因為愈多皮膚暴露於陽光下,既容易惹蚊叮蟲咬,亦容易曬傷,增加中暑風險。可是平日打卡,除非穿著色彩鮮豔的衣服才顯突出,否則有時一身沉色衣服在大自然間,很容易「融入」背景之中,所以有時候我們在影相時會脫下外衣拍照,感覺拍出來的效果也不錯啦。

行山背囊是借爸爸的。

階段3:左拼右搭造型

經驗慢慢累積,認識多了,開始明白裝備的重要。但是初期行山,連正規一點的背囊、鞋子都沒有,一身裝備,大多是借來的!背囊是爸爸的,行山鞋是媽媽的,相機是哥哥的,只有衣服是自己的。以前以為行山是低消費活動,原來都是騙人的。行山日子久了,裝備與行山衣物愈來愈多,所費不菲啊!

不知不覺已經參加過好幾場山賽。

階段4:山賽造型

裝備對於越野山賽來說非常重要,一雙性能優秀的越野跑鞋,跑得安全又輕鬆。配上吸管與吸嘴的水袋,隨時隨地都能補水。貼身的背囊,減少晃動,口袋多,補給又方便。衣物要排汗透氣,確實很多要留意的地方。當然,我們跟專業選手的裝備還差很遠,不過我們一直為自己升級呢!

出國登山可說準備充足,一身重裝登山去!

階段5:重裝修行造型

最後我們發現,真正行山成癮之時,原來造型很其次。什麼原因曾令我們重裝上陣呢?主要有兩個情況,一是出國登山,二是上山露營「考牌」。記得那時我們上三級山藝班,兩日一夜的山藝訓練相當艱辛,要隨時應付突發情況,又要背上露營裝備,每次都打醒十二分精神,連形象都顧不上了。這時才想到,或許真正的高手,才不會像我們那樣,上一次山都要搔首弄姿吧。

全新運動App「齊動 LetZ Goal」登場!按此下載,將汗水換獎賞!

想知更多行山資資訊?「咖喱山」為你實景導航香港各區行山路線!立即按此!

切勿「人行你又行」的情侶打卡點,按圖放大:

+5

10項烈日下行山的防曬、消暑貼士,按圖放大:

+5

計劃行澗前的10個注意事項,按圖放大:

+5

盤點10大行山謊言,立即按圖:

+5

咖哩山向你推介行山裝備貼士,立即按圖:

+13

兩個九十後女生,因愛上行山而發現生活其實不應只有工作;走過高山低谷,希望踏遍每一片山頭與道路,不追求成績,享受跑過城市的大街小巷。-The Hikipedia@Kylie & Avis

兩個九十後女生,因愛上行山而發現生活其實不應只有工作;走過高山低谷,希望踏遍每一片山頭與道路,不追求成績,享受跑過城市的大街小巷。-The Hikipedia@Kylie & Av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