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唔係外賣仔】皮褸大佬係導演碩士 袁富華︰演戲要重生活感

撰文:許育民
出版:更新:

最近翠華的廣告,找來張繼聰重演周星馳《喜劇之王》(1999)中做外賣仔一幕。有張繼聰扮星爺係精彩,但未夠,要尋回當年有份參與該場戲的演員一齊演出,先夠力水。而戲中憑一句「你唔係外賣仔!」震懾全場的Ben哥袁富華,就必定要有。Ben哥一直都是舞台劇演員,偶然都會客串電影。今次有機會重演18年前自己的一場戲,他坦言感受不大,反而經歷多年的戲劇浸淫後,對於戲中的每個設定都有另一套見解,小至件皮褸,甚至一盒茄蛋飯,他都肯定絕非無厘頭撞出來便成事,每一樣都有戲劇理論的根據。攝影︰何志衡

對於舞台定電影,Ben哥兩者都愛,「是不同的演出模式,在乎你想怎樣演繹個角色。」
18年後重演同一幕,對觀眾而言是滿有回憶的。(影片截圖)

經常被提住「對我已不是回憶」

如果你在街上見到袁富華(Ben哥),保證你衝口而出的一句必然是︰「你咪就係《喜劇之王》入面話你唔係外賣仔位大佬!」你當然會興奮,但對Ben哥來說,年終都不知聽過幾多次。「其實已沒有回憶,我有在演藝part time教書,學生一見到我或聽到我把聲就已經認得,所以我是恆常地被同學勾起記憶,感覺不大了。」

硬要回想,Ben哥就只記得當年拍得頗辛苦,因為要趕吳孟達檔期,要日而繼夜連拍3日,「最長一次是開足24小時,返屋企沖個涼就要返去。」短短8分鐘戲份,拍足3日因為有爆破場面,更花時間是一幕Ben哥追問星爺早餐幾錢加底幾錢時,由於當年技術所限,攝影師是要Hand Held鏡頭圍住星爺走三個圈拍,又因地方淺窄,攝影師每行經一次,Ben哥就要縮一縮腳。「你個表情要好嚴肅,但你就要縮腳,兩者好唔一致,好難演的。」

Ben哥相信,當年阿祺(圖左)因為穿皮褸去Casting,故觸發了周星馳決定這一幕,一人一皮褸,來個皮褸大會。(影片截圖)

皮褸大會源自Casting

套戲睇足18年,除了句「你唔係外賣仔」,其他對白都已經入晒腦,你見到一班江湖人物,在研究皮褸,關心個羊腩煲腍唔腍,還有對蕃茄的益處如數家珍,跟這班等食大茶飯的人相當違和。「這是大家撞出來,但都要周星馳同意。事實上大賊都要食飯,他不想出外見人洩漏風聲,留在家煮飯亦非常合理。至於茄蛋,試想想劇情說到我們是自己下廚,茄蛋是一個較容易立即煮出來的菜,那樣便可以堵截達哥不能跟外界聯絡,是幫到劇情推進的。」看似隨便叫的一個飯,其實都帶有劇情需要。

至於個皮褸大會, Ben哥原先都不明所以,但今次有機會再跟戲中的阿祺拍廣告,舊事重提下就找到端倪。「原來當日Casting,阿祺的確是穿皮褸的,可能這樣給予周星馳一些靈感,從而個個都要穿皮褸。」那麼戲中阿祺那件皮褸又是否真的由爺爺傳下來?「又唔係,拍戲那件是戲服,因為要爆破嘛!」

大賊都要食飯,大賊都可以自己煮飯,這就是星爺想角色有點不同的設定,令角色更生活化。(影片截圖)
Ben哥不時都有在電影亮相,近作就有《樹大招風》的貪官。「角色講廣東話,還自覺未夠神似,原來導演是想有層次,去到最貪那位全講國語,根本唔使就你。」(《樹大招風》劇照)

我真係外賣仔

鬧得人唔係外賣仔,自己又有冇做過外賣仔呢?有趣地又真係有做過,還要是6、70年代那種舊式外賣。「同學家人開食肆,有時都會幫手送外賣,那年頭是要拎一個大大個鐵箱,麵同湯要分開,還要回收碗。」由於年少時家境不好,Ben哥由中學開始已經要半工讀。「阿爸做苦力,阿媽識少少字,5兄弟姊妹,我排中間,那個年代,讀到中學已經好好,屋企講明升中後的學費無法負擔,所以中學大部分時間我都要自己搵學費。」朝早返學,下午盡快做完功課,5點打後便到大笪地幫人賣衫,賣到晚上12點,維持了3、4年。但由於那段時間接觸到大量不同的人,對日後的演員生活起了很大幫助。

旁人不知,會認定Ben哥是電影界的甘草演員,正職是客串電影,但其實他是全職的舞台劇演員,亦是舞台劇導演,踏上舞台演出,全因一份無聊感作祟。「中五那年因為失戀,會考考得不好,於是索性打工。」以前半工讀,一日24小時不夠用,轉全職後,放工後變得清閒發悶。「後來發現屋企附近有個劇社,心郁郁想試下,做落又覺得自己幾有天份,後來又見到有專業劇團召募,膽粗粗去試又肯收我喎!從始演戲就一直在改變我的人生到現在。」

近年Ben哥主力在舞台劇發展,問到點解要選導演科修讀。「演員工作要維生,甚麼戲我都做,但導演我可以選擇,覺得故事不好大可以不導。」

從事演出多年後,有感一直所學的都是靠實踐,很多東西都是盲摸摸去試,缺乏理論支持,於是08年毅然想停職,去演藝讀一個導演碩士課程,但礙於只有中五學歷,校方有多重考慮,輾轉要09年才正式取錄。「行內不少人同我講,你去讀?你去教啦!我說不是這樣的,很多書本上的東西,能夠明白到會更加幫到我,可以行少很多冤枉路。」

《喜劇之王》的尹天仇熟讀戲劇理論,但就是發展得不如意,理論與實踐,到底哪樣較重要?「你熟讀所有理論是好,但上到台你不是演理論,我見過不少對手,埋位前只顧自己的戲份,冇打算按對手的反應作出調整,正如沒有聽你的問題,便將心中想好的答案搬出來,這未必是不好,但肯定是未夠放。演戲不是演理論,是要跟對手生活,從而更了解自己。」